从建筑视角看乡村发展一座城 一座山 一湖水望山节气至远“喜观”七塘新貌动物乐园烟火气土地
第08版:巴渝文学
上一版   
从建筑视角看乡村发展
一座城 一座山 一湖水
望山
节气至远
“喜观”七塘新貌
动物乐园
烟火气
土地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8 月 2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方土地

“喜观”七塘新貌

伍安平

  汽车行驶的这条马路修建在秦巴古道上,沿着这条古道,可以走到巴中,途经汉中,然后到达长安。这条古道汉唐时期就已经开辟出来了。我的思绪驰骋在这条古道上,行人、挑夫,骑手,快马疾驰,尘土飞扬,这是怎样一种热闹。二十里为一塘,那么,七塘,从起点一塘开始,已经走过了140里路了。

  多年前,我的一位朋友在七塘镇教书,我们乘坐县城的公交车去看她。汽车在坑洼不平的石子公路上颠簸了两个多小时才到。狭窄的街道、破旧的店铺,偏僻、贫穷,这就是当时七塘给我留下的印象。

  二十多年了,朋友早已进了城,我也没有再去过七塘。前几年,听说七塘变了样,那里建成了璧北最大的蔬菜基地。上万亩的蔬菜,蔚为大观。后来,听说七塘建成了一个“昆虫王国”,镇政府、区文旅委和四川美术学院等多方合作,打造乡建艺术博物馆、美术馆、稻田咖啡馆、七彩稻田等主题核心艺术区,几个主题院落如“幺滩院子”“莲花穴”等别具风味,七塘成了乡村旅游的网红打卡地和学生研学基地。

  今年春天,温暖的3月,正是姹紫嫣红的好时节,我终于有机会再去七塘。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是七塘镇将军村。从璧山城区出发,到达七塘镇不过半小时多一点。草油路宽阔又平整,一边铺成红色,这是标准的旅游公路。过七塘镇,发现镇上路面干净,绿树成荫。在将军村的田野里,一大片浅紫的油菜花格外引人注目。这是新培育的观赏油菜花,的确很独特。美术学院的师生们打造的稻田艺术品点缀其间,给这些油菜花田增添了文艺气息。流连在这些别具一格的花田间,沐浴着明媚的阳光,呼吸着香甜的空气,心情格外舒畅。

  晚上,我们坐在二嫂农家乐的院子里吃饭,菜品丰富,色香味俱全。篱笆外就是大片的金黄和碧绿,夕阳在山头红艳艳的,感觉有些醉。

  再来七塘,是今年盛夏,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是和将军村紧邻的喜观村。大片的绿覆盖在这片土地上。红薯、玉米、茄子、豆荚,把土地盖得严严实实,半空中还有丝瓜、苦瓜、刀豆等,红的红,黄的黄,紫的紫,五颜六色的一片,煞是好看。经过一座公路桥,随行的导游指着不远处的一座古朴小桥说:“那就是喜观桥。”哦,和村子名一样。导游又说:“这座桥还有来历呢。古时候,为方便两岸的村民和驿道上来往的行人,村民们决定在小河上修一座桥。桥快要修好了,还没有想好取什么名字。这时,桥的东头走来一队迎亲的队伍,吹吹打打,十分热闹。桥的西头也走来了一队敲锣打鼓的人马,骑着高头大马穿着官服戴着大红花的人正是一位上任新官。两队人马都要过桥,怎么办呢?迎亲的人正准备让路,哪知新官呵退自己的人马,让迎亲的先过。百姓们大声鼓掌欢呼。修桥的工匠灵机一动,就给这座桥取名为‘喜官桥’。后来,不知什么时候起,桥名改为‘喜观桥’,就一直沿用至今。”听了这个故事,我不禁为那位古代官员点赞,也感受到七塘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淳朴的民风。

  路边的荷塘里,荷花开得正艳。这些荷花也是培育的新品种,不同于传统的单瓣荷花,它们层层叠叠的花瓣,硕大而艳丽,十分漂亮。

  在喜观村的驿站里,我还看到了一些奇特的南瓜。这些南瓜颜色十分丰富,有亮橘色、橙红色、深绿色,还有带白花的;形状更是各异,有的细如拳头,有的圆似灯笼,有的像花菜一般,长出了几个花瓣,实在奇异。当今的农业科学技术真令人惊异!

  这次七塘行,让我十分震惊。乡村振兴,已经初出成果。那遥远偏僻的落后小镇,摇身一变,成为乡村旅游的胜地。百姓们的生活也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以前在外打工的,都回乡开起了民宿,经营起自己的咖啡馆和农家乐。新七塘,的确“喜观”,让人观后心生欢喜。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