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受伤原因之一,相对于年轻人而言,跌倒给老年人带来的后果会更加致命,预防跌倒对于守护老年人的健康至关重要。跌倒时,身体向一侧、向前或向后倒下去,哪个伤害大?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如何将跌倒伤害程度降到最低。
跌倒引起的危害有哪些
躯体器质性伤害
有数据显示,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约有30%的人每年至少会跌倒一次。老年人跌倒最易造成的损伤是骨折,比例高达31.79%,主要是髋部、肱骨外科颈及桡骨远端的骨折,还有脊柱的压缩性骨折等。损伤最严重的是髋部骨折,老年人髋部骨折在伤后1年内的死亡率高达12%~37%,且仅有39%的患者在术后能恢复到术前一样的户外活动能力,其余人大多丧失独立生活能力,如此严重的危害导致髋部骨折也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另外,跌倒引起的颅脑损伤,可直接导致死亡。
肢体功能衰退
老年人跌倒骨折后,常常面临3个月甚至更久的卧床恢复期,在这期间会因为缺乏运动导致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关节挛缩等现象,严重影响老人的肢体功能,降低恢复后老人的活动能力。
心理障碍
虽然部分老人跌倒后不会引起躯体损伤,但跌倒仍会给老人造成一定的心理障碍。约有50%的跌倒者对再次跌倒产生惧怕心理,因这种恐惧而避免活动者占跌倒的25%。这种恐惧感会严重影响老人对活动的积极性,加快老年人肌体衰弱的过程,使得老年人更易受到意外伤害。
继发损害
对于下肢的髋骨骨折(如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颈骨折等),这类骨折的恢复期较长,长期卧床期间会导致诸多并发症。如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等,如果得不到及时诊治,每一个都可能是致命的。
经济负担
我国每年至少有2000万老人发生2500万次跌倒,直接医疗费达50亿元人民币。对于较为严重的下肢髋骨骨折进行手术治疗费用常常高达数万元,并且手术后需聘请专业的医疗陪护人员,防止术后并发症影响患者健康。
一次这样的治疗常常会对患者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加重患者的愧疚心。并且因老人体质不同,部分老人可能无法承受手术带来的负担,不管手术做与不做都会对老人造成极大的身心伤害。
不同跌倒姿势哪个伤害大
跌倒对老人的伤害,远超我们的想象。数据显示,跌倒是≥65岁人群意外伤害死亡的首要原因。
跌倒可引发髋部骨折、脑损伤、手腕脱臼、软组织损伤等,其中威胁最大的是前两种。北京积水潭医院护理部原主任护师高小雁表示,不管哪种跌倒姿势,尽量避免髋部骨折和脑损伤。
侧身跌倒时,最易出现髋关节骨折。对老人来说,髋部骨折又称“人生最后一次骨折”,一般需长时间卧床,易引发肺炎、褥疮、肺栓塞等并发症,致残致死率较高。
向后跌倒时,易引发脑外伤、颅内出血和髋部骨折,会直接对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向前跌倒时,一般会引起手腕骨折、膝关节损伤,通常不需长时间卧床。
换句话说,向后和侧身跌倒带来的危险不相上下,相对而言,向前跌倒损伤要小一些。
跌倒时第一反应怎么做
在柔道、散打、单板滑雪等运动项目中,“安全摔倒”都是必学的入门课程。
侧身跌倒 大腿和手臂将身体撑起
侧身跌倒是导致髋部骨折的首要原因。65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的死亡风险,是一般人群的3倍。侧身跌倒的瞬间,屈膝,收紧下巴,手臂贴近胸部,倒向大腿外侧,上半身侧着着地,顺势向躯干和上背部滚动。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医师王锡阳表示,跌倒时,大腿和手臂将身体撑起,为髋部提供了一个近似三角形的支撑,减少了髋部“硬着陆”风险。如果将手臂放下来,则可能伤到肩膀、肘部和手腕。
向后跌倒 让臀和背部先触地
当人失去平衡时,经常会自然向后跌倒。如果撞到硬物,容易造成脊椎损伤、脑损伤。跌倒时,把下巴收到胸前,试着让身体,尤其是臀部靠近地面。跌倒后屈膝,做类似半蹲的姿势。这样会使臀部先着地,然后绕过脊柱,翻滚到背部侧面和肩膀部位,手臂要放在身体两侧或胸前,以免受伤。
值得注意的是,跌倒时不要抬头或伸长脖子,否则可能头先着地。另外,也不要将手臂伸到身后试图撑地,可能导致手腕骨折。
向前跌倒 让大腿外侧先触地
向前跌倒时,身体会自然向前倾,人会反射性地将双臂伸直,这样跌倒后,手部会直接着地,可能导致手腕、前臂、肘部骨折。
跌倒的瞬间弯曲膝盖,向身体一侧倾斜,下巴紧贴胸部,这样能避免头部先着地。尽量让大腿外侧先触地,慢慢让上半身侧着着地。倒地后,尽量用手臂抱住自己,将身体蜷缩起来。
总之,要牢记两个“尽量”:
一是尽量避免“硬着陆”,给躯体一个缓冲;二是尽量避免髋部和头部先触地,这两者损伤往往需要长时间卧床。
预防跌倒要点要牢记
老人经不起一摔,不仅可能导致骨折,引起一系列并发症,甚至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所以,要尽量降低跌倒风险,做个“不倒翁”。
增强肌肉力量和平衡性
人身上有三块肌肉会扮演“抱紧下肢”的角色,跌倒时,保证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在关键时刻拉你一把。这三块肌肉是:臀大肌(在臀部)、股四头肌(大腿前侧)、小腿三头肌(小腿后侧)。多在能力范围内快走、慢跑、打太极拳,还可以通过靠墙静蹲、抬脚后跟等方式提升肌肉力量。
家居适老改造
家中是老人跌倒最多的地方,进行一些适老改造就能大大降低跌倒风险。
在家中设置扶手和栏杆,尤其淋浴区、马桶旁、门口换鞋,将厨房、卫生间的地面换成防滑材料,选用安全稳定的洗澡椅,并采用坐姿沐浴;在卧室通往卫生间的过道,添加感应灯;床高度要合适,并在床边设置易摸到的台灯开关;将室内所有小地毯拿走等。
合理规划饮食
老人可根据自身基础疾病规划饮食,例如:营养不良者需补充优质蛋白质,适当吃些鸡蛋、鱼肉;患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的老人,要低盐、低油、低糖,以防出现并发症;不抽烟喝酒,保持充足睡眠,有助于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
穿合适的衣鞋
老人每年应定期做全身检查。平时穿合体的衣裤、鞋子,以免将自己绊倒。少走坡道、崎岖不平的路,行动“宁慢勿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