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预防肠道感染?重庆疾控发布8月健康风险提示不起眼的“豆子”为什么可以端上餐桌当主食欠下的睡眠债可以补上吗?专家:夏季玩水消暑谨防“红眼病”长期使用保温杯泡茶有害健康、可能致癌?
第07版:健康
上一版 下一版 
怎样预防肠道感染?
重庆疾控发布8月健康风险提示
不起眼的“豆子”为什么可以端上餐桌当主食
欠下的睡眠债可以补上吗?
专家:夏季玩水消暑谨防“红眼病”
长期使用保温杯泡茶有害健康、可能致癌?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8 月 0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疾控发布8月健康风险提示

  8月高温酷暑、暴雨等极端天气频发。同时,各类细菌、病毒、蚊蝇滋生,易引发相关疾病传播或高发。重庆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要注意防范霍乱、猴痘、登革热、疟疾、高温中暑和暴雨洪涝灾害的发生。正值暑假,孩子假期安全也不能忽视,做好防犬伤、防溺水等相关措施。

  霍乱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属于我国法定传染病的甲类传染病。传染源为患者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主要为污染的水源和食物。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一定免疫力,但会再感染。临床特征为剧烈腹泻、呕吐、大量米泔样排泄物、电解质紊乱,严重休克者可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我国流行季节一般在4—11月,流行高峰多在7—10月。

  防控措施: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保持手部清洁。

  加强饮水消毒卫生措施。不饮生水,只喝安全的水以及用安全的水刷牙。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生、熟分开。

  消灭苍蝇等传播媒介。及时清除积水和垃圾,喷洒消毒、杀虫药水,做好灭蝇、灭蟑和灭鼠。

  猴痘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猴痘病毒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潜伏期5~21天,多为6~13天,典型临床表现为皮疹、发热和淋巴结肿大。部分患者可出现并发症,包括皮损部位继发细菌感染、呕吐和腹泻引起的严重脱水、支气管肺炎、脑炎、角膜感染等。目前国内尚无治疗猴痘的特异性药物,主要是对症治疗,防止继发感染。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预后良好。严重病例常见于年幼儿童、HIV感染者等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预后与感染的病毒株、病毒暴露程度、既往健康状况和并发症严重程度等有关。

  防控措施:

  避免与疫区动物接触。避免无保护地直接接触来自疫区的野生动物,不捕捉、宰杀、生食当地动物。

  防止猴痘病毒回传动物。已知多种动物对猴痘病毒易感,猴痘感染者应避免与包括宠物、牲畜和野生动物在内的动物密切接触,降低猴痘病毒从人回传动物的风险。

  防止人传人。避免和猴痘感染者密切接触。如果感染了猴痘,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接受治疗。若居家隔离治疗,需单人单间居住,避免与同住人员有皮肤或黏膜直接接触,做好被污染物品的消毒。

  避免或减少高危行为并做好自我健康监测。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保持手部清洁。

  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为媒介进行叮咬传播。潜伏期通常为5~8天,早期症状以高热为主,短时间内可达39~40℃,同时伴有头疼、肌肉关节疼痛等症状。发病后2~5天在颈部、四肢及面部出现皮疹,多数病例有出血表现,严重者可诱发器官大出血并引发休克等症状。

  防控措施:

  清除伊蚊滋生地,及时清除或倒扣闲置的积水容器。

  尽量避免前往登革热暴发地区,如必须前往,应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室内安装蚊帐、纱窗等防蚊用具以减少蚊虫叮咬的可能,前往户外场所时提前使用驱避剂。

  如近期前往东南亚、非洲地区的归国人员,在归国半月内出现发热、皮疹、出血等症状时应及时前往传染病定点医院就诊,并向医生说明旅行史。

  疟疾

  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传染性寄生虫病,危害最大的是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通常在人受到感染的蚊虫叮咬后10~15天出现症状,最初症状(发热、头痛和寒颤)可能较轻,之后出现间歇性发冷、发热、出汗等典型疟疾症状。暑期到境外旅行,务必注意防范疟疾。

  防控措施:

  流行地区预防:做好防蚊灭蚊措施,防止被蚊虫叮咬。居住场所要使用纱门、纱窗、蚊帐等防蚊设施,室内喷洒菊酯类杀虫剂进行灭蚊,野外工作时穿长衣长裤。在当地如果出现发冷、发热、出汗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回国后注意事项:有疟疾流行地区旅行史的人员在入境前如果具有发冷、发热、出汗等临床表现,应提前申报,配合海关检疫人员进行相关检验。回国后如果出现疟疾症状,应及时就医,主动告知旅行史。

  高温中暑

  高温中暑是在气温高、湿度大的环境中,从事重体力劳动,发生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症候群。

  防控措施:

  及时补充水分。出门前、户外活动期间和回家后及时补充水分,食用应季水果、绿豆汤或淡盐水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保持身体水盐平衡。

  注意防晒。在户外作业时一定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比如戴遮阳帽,穿宽松的衣服,随身携带一些防暑降温的药品(如清凉油等)。当连续晴热高温时,户外作业人员应根据日照和气温等因素,合理安排户外作业时间和时长,必要时停止户外作业,以降低高温中暑风险。

  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如果出现头痛、晕眩、恶心、呕吐、乏力等中暑症状,应及时就医。

  暴雨洪涝灾害

  8月是强降雨等极端天气较为密集的阶段,不仅会导致出行困难,还可能引发洪涝、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给居民带来安全健康隐患。

  防控措施:

  关注天气。关注本地区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合理规划行程。

  注意饮食卫生。灾后不喝生水,饮用经过煮沸的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并注意食物的新鲜度,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

  注重个人和环境卫生。洪水过后,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和通风,做好防蝇防鼠灭蚊工作。

  (来源:重庆疾控中心)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