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那是一个春天,我们村发生了一件值得所有村民记住的事——公路通了。尽管那时只是凹凸不平、坑坑洼洼的碎石路,尽管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但当第一辆驶入村里的绿色帆布货车摁响第一声喇叭的时候,全村人有的端着饭碗,有的拿着还没有揉搓干净的衣服,就径直地围了过来,嘻嘻哈哈,指指点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是啊,在当时,这条路,他们盼了多少年。这条路,他们肩挑背扛,修了多少个日日夜夜。这种辛苦,怎不被一声喇叭摁得烟消云散呢。
没有修通这条公路的时候,全村人到镇上都得走路,而最辛苦的,莫过于尚未成年的学生。那时的村小只有小学1~3年级,4年级就得到镇上的中心小学就读,10岁的小孩也得天天走个来回。镇上有亲戚的就借住在镇上周末回家,而大多数每天只有通过脚步丈量自己的求学路。尤其是寒冷的冬天早上,天不亮就得打着电筒或者火把出门,胆小的,家长先送一段或者结伴而行;胆大的,就独自一人在清早凛冽的寒风中走到学校。而晚上回到家,也已经是黑幕降临。我现在似乎还记得起,那往返近30多里田坎、山坡、坟岗之间的路,每一块石板都是怎样安放着的,尽管很艰难,但这就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没有公路的生活。
梦寐以求的公路终于通车了。尽管不够好,但至少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自从有了公路,很快地,村里的摩托车多了起来,早上七点到八点,会定时发现“摩帮”驮着大大小小的小孩从村里去镇上的学校,这终于让他们大多数结束了天不亮出门、天黑才回家的生活。而到了赶场天,会有一辆第一次开进村里的那种绿色帆布大货车和成群的摩的,载着乡亲们到镇上,尽管这样的车辆安全得不到保障。再后来,货车变成了长安面包车,村民们不用再来回走30多里路,去卖一捆青菜或者二三十个鸡蛋了。
有一天,被磨得光滑的碎石路突然来了施工队,还带来了挖掘机、压路机等修路设备。很快地,坡度太大的地方被沉降了下来,路面太窄的地方被拓宽了许多,接着,罐车拖来了混凝土,最终,让碎石路变成了水泥路,并且公路两边还修造了边沟,有的地方还加装了护栏。水泥路修好后,隔三岔五就有人开着小货车到村里收蛋收菜,村民都不用再到镇上去售卖了。不久,有的村民开起了农家乐,有的建起了花卉苗木基地,还有的大规模种起了果蔬,很多村民也不用再背井离乡外出打工了。
又过了一些日子,村里的公路画了标志线。一天,母亲打电话兴奋地告诉我,村里通公交车了,还特别强调:“这个车是有编号的哦,跟城头的一样,听说还可以刷公交卡。”我心领神会,那个周末就给母亲办了张公交卡拿回去。母亲拿着公交卡高兴地说:“这回走哪点都方便了。”是啊,现在不管到哪里都方便了,公路修到了每个村民小组,村民通过村里的公交车,搭乘轨道交通、高速铁路网,直通全国各地;村民便道修到了家家户户门前,晴天不沾灰,雨天不沾泥;一些家里还买了小汽车,通过村里的公路,联通高速公路网畅游神州;一些家里按照政府统一设计的图纸修建了小洋楼……村里人的生活真是越来越红火了。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时代的发展,不仅让村里通了路,而且还致富了。现在,一到周末或者节假日,好多城里人到村里的农家乐休闲娱乐,到花卉苗木基地赏花拍照,水果成熟的季节就携家带口来村里采摘水果。他们都说:“现在的农村才安逸哦,山清水秀不说,还家家住‘别墅’,路还通到了屋门口。”村里人听了笑得合不拢嘴,但他们心中明白,自己的勤劳是一方面,最主要的,其实是时代的红利让他们过上了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