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举行的第六届重庆市公民科学素质大赛巴南区赛场复赛中,渝北区代表队对日常生活中极常见的眼镜进行了科普,提醒大家要根据自身情况谨慎选择防蓝光眼镜。
人们所看到的自然光线分别由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些不同颜色的光谱组成,不同的波长在视觉上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光的能量与其波长成反比,波长越长的光能量越小,波长越短的光能量越大。
蓝光不同于紫外线,它不仅存在于太阳光中,还存在于电脑显示器、数码电子产品显示屏、手机、电视,甚至汽车车灯、霓虹灯中。
蓝光的波长在400~500纳米之间,作为可见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波长短、能量高的特点。但是,蓝光并不都是有害的。我们所说的有害蓝光通常指波长在400~450纳米之间的短波蓝光,长期过量的短波蓝光光辐射可对眼底视网膜造成慢性光损伤,尤其是正处于发育阶段的儿童和青少年。而波长在460~500纳米之间的蓝光能起到调整生物节律的作用,睡眠、情绪、记忆力等都与之相关,对人体反而是有益的,它对产生暗视力以及影响屈光发育等有重要作用。蓝光在白天比较多,而傍晚则显著减少,所以人会形成白天工作、晚上休息的习惯。
那么,市面上盛行的防蓝光眼镜究竟有效果吗?目前,市面上的防蓝光眼镜质量参差不齐,对于防蓝光眼镜的具体参数很难实现统一。和普通眼镜相比,防蓝光眼镜的镜片会偏黄,但颜色过于偏黄的高阻断防蓝光镜片会造成色偏,并且把有益的蓝光也过滤掉,从而加剧视疲劳。此外,儿童还处在生长发育期,由于部分防蓝光眼镜底色偏黄,可能会影响视觉发育,不建议日常采用防蓝光措施。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儿童和成人都不需要额外防蓝光。如果出现视疲劳等症状,多远眺,减少连续用眼时间即可。而对于长期面对电脑的工作者,如果有相关的需求,尽量选择大品牌的防蓝光眼镜。
(本文科普知识点由重庆市科学传播专家团成员、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眼科主任医师皮练鸿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