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是地球上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它们有着强壮的身体、灵活的鼻子和聪明的头脑。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大象是不会跳跃的。
身体结构不允许
当我们跳跃时,身体会在臀部、膝盖和脚踝处弯曲。落地时,这些关节的弯曲有助于缓和身体下坠时产生的冲击力。但对于大象而言,这样的动作是不可能完成的。大象的腿部骨骼和肌肉都是为了支撑全身的重量而设计的,它们具有高强度、高稳定性和耐力,但缺乏灵活性和弹性。大象不仅脚踝不太灵活,小腿肌肉也非常弱。与之相反,擅长跳跃的动物如蛙类、袋鼠、跳羚、跳狐猴等拥有非常灵活的脚踝和非常强壮的跟腱和小腿肌肉。因此,大象无法像其他动物那样弹跳。
体重的超重负荷
即使大象有着合适的身体结构,它们也很难克服自身的重力跳起来。根据地球的引力大小来算,即使大象的腿是钢做的,只要跳5厘米,落地时大象身体产生的强大冲量会导致大象腿骨折。
在正常走动的过程中,通过膝关节传递的力是重力的2至3倍,这些力产生于加速度的动力学机制、膝盖形成的关节力矩和多块肌肉的同时收缩。因此,体重每增加1千克,膝盖的净承受力会增加2至3倍。如果大象真的能够跳跃,大象的膝盖、脚踝等关节很难顶住几十万牛顿的庞大压力。
非生存所需
除了身体结构和体重原因,大象也没有跳跃的生存需求。动物之所以会跳跃,通常是为了适应自己的生存环境和捕食策略。中小型食草动物会通过跳跃来逃避掠食者的追捕。树栖动物会通过跳跃来在树枝间移动和觅食。而大象则不需要这样做,它们主要依靠其大规模的、具有保护性的群体来保证自己的安全。面对过高的食物,大象也不需要跳跃,只需动动那灵活的象鼻就能完成觅食。(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