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在我心中探索星空银杏林广场蚕忆暮春的落叶红薯深情思念母亲的人生论
第08版:巴渝文学
上一版   
党在我心中
探索星空
银杏林
广场
蚕忆
暮春的落叶
红薯深情
思念
母亲的人生论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6 月 2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美食美味

红薯深情

陈利民

  我年少时曾经在大巴山生活,记得一位慈祥老农民的话:“红薯如父,土豆如母,都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诚然,“民以食为天”,不仅仅是红薯或土豆,大地赐予我们的每一种食物,都应该敬仰,应该珍惜,应该知恩。

  我对红薯这种食物而言,若即若离,爱恨交加。在二十世纪的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正是我身体发育生长期,却遇上了物质匮乏和家庭贫困。那时候,父母在大巴山工作,修建铁路,单位供应的大米根本不够一家人吃,只好掺和杂粮果腹。那时,几乎家家户户都储存了一筐筐红薯,以备不时之需。在极度饥饿又缺少油水的日子,红薯的吃法无论如何花样翻新,都不能令我胃口大开,反而心生厌倦。

  让我对红薯产生好感是我高中毕业那年。

  那年秋天,我到南川乡下看望舅舅。有一天,舅舅带着我和表妹去后山坡的自留地挖红薯。那天,天气寒冷,细雨绵绵。舅舅扛着锄头,披着蓑衣,戴着斗笠;我和表妹背着背篓,戴着草帽,拿着镰刀,我们小心翼翼地沿着泥泞的小路而行。在自留地里,表妹割完红薯藤,舅舅就开始挖红薯。接着,我和表妹在舅舅身后清理红薯,区分大小。大的食用,小的喂猪。由于秋日雨季,挖出来的红薯都牢牢地粘着湿泥,必须把湿泥从红薯表面一一掰掉。当半亩地的红薯挖完时,舅舅的鼻子冻得绯红,我和表妹的手指也冻得僵硬。从此,我真切地感受到舅舅的辛劳,也深刻地体会到生活不易。因而,对红薯肃然起敬,产生好感。

  关于红薯,北宋诗人苏轼谪居海南儋县期间,写了《和陶酬刘柴桑》:“红薯与紫芽,远插墙四周。且放幽兰春,莫争霜菊秋。穷冬出瓮盎,磊落胜农畴。淇上白玉延,能复过此不,不思马少游。”诗人在住屋的四周遍植红薯和紫芋,家园一片花香果丰,一方面他自得其乐,另一方面也表达他旷达的心情。

  近代周作人先生对红薯情有独钟。他在《萝卜与白薯》一文中说:“徐玄扈说甘薯有十二胜,话太长了,简约起来可以说是易种,多收,味甘,生熟可食,可干藏,可酿酒……至于白薯自然煮的烤的都好,但是我记得那玉米面糊里加红番薯,那是台州老百姓通年吃了借以活命的东西,小时候跟了台州的女佣人吃过多少回,觉得至今不能忘却。”他在另一篇《红番薯》中说:“近日吃煮白薯,忽然想起小时候吃过的红番薯,煮的是不大看得出了,在水果摊上摆着的,一文钱一大片,桂红色的肉,白色的边,外面红皮自然已经削去,这样番薯现在早已不见,有的都是黄白色的了。”

  如今虽生活富裕,衣食无忧,但我还是时常想起艰苦的岁月。那个时候红薯不仅是主食,而且也可作零食,比如生吃红薯,比如烤红薯,比如红薯干等。我父亲曾经把红薯煮烂,捏成圆子,放在油锅里炸香,外酥里糯,足以与现在的糖油果子媲美;在我老家南充乡下,用红薯粉做的粉皮加上青蒜苗炒腊肉,实属一道农家美味。

  几年前,我在外地采访,当地朋友宴请,吃过一道菜叫“五谷丰登”,其实就是蒸熟的玉米、红薯、土豆、山药、花生。但那红薯不叫红薯,叫紫薯。大小均匀,颜色鲜艳,口感上乘,说是当地开发的新品种且价格不菲。

  其实,在平凡的生活中,我们感受食物的味觉,接受食物的厚爱,享受大自然的馈赠,以真切体验人间烟火的乐趣,也是一种幸福。就红薯而言,这种普通的食物沉默寡言,与世无争,默默奉献,一如大爱如山的父亲。因而,我怀着崇敬之心,视红薯如父。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