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诺玛科(重庆)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看到,机械手臂等智能化设备高速运转,机器人负责生产线上的各个流程,生产工序串联成线,井然有序。
据了解,诺玛科是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企业,是最早在中国投资的墨西哥企业之一。诺玛科(重庆)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位于两江新区龙盛新城,是诺玛科公司在华投资的第二家独资工厂,专业生产铝合金发动机缸体、变速箱壳体及其他铝合金轻量化汽车产品。
近年来,两江新区汽车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让诺玛科受益。
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加快
诺玛科的茁壮成长,是两江新区汽车产业良好发展的一个缩影。汽车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是两江新区加速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核心区的关键抓手之一。
目前,两江新区集聚了长安汽车、长安福特、赛力斯、上汽红岩等12家整车企业,大陆、延锋、安道拓等120家规上零部件企业,已形成“总部型研发+整车制造+核心配套+汽车批售+应用场景”的全链条发展格局。
2022年,新区汽车产业实现产值1651.8亿元、同比增长23%,占全市的36.6%。其中,新能源整车产值362.3亿元、同比增长341%,产量21.6万台,同比增长295%,占全市的59.1%。
“今年以来,两江新区聚焦打造全国主要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整车集聚高地,助推长安汽车等重点整车龙头企业产线技改升级,强化中高端智能网联新能源车型智造能力,依托新区开放通道,助力长安福特等企业产品出海,推动整车品牌向上和能级跃升。”两江新区产业促进局负责人说,在汽车产业新四化浪潮下,两江新区推动渝江压铸、安道拓等传统供应链企业向智能网联新能源化转型。
电子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电子产业,是两江新区另一支柱产业,也是新区加速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核心区的另一重要抓手。
云潼科技是国内聚焦车规级功率器件领域芯片、模块设计/生产/销售的领先Fablite(轻晶圆厂)公司,拥有IGBT单管及模块,高/低压MOS及模块及相关Driver IC产品线,已实现在国内各大主机厂主流车型中批量出货,服务车型100+,拥有稳定产品交付能力,2022年全年交货近亿颗。
作为一家从深圳内迁到两江新区的企业,云潼科技看重的就是两江新区及川渝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规模大、潜力足。
云潼科技销售总监宋淮臣说,落户不到半年,公司接洽的四川客户比以往翻了一倍,其中不乏像惠科、长虹这样的知名企业。
总体来看,两江新区已聚集规上企业57家,构建起“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智能终端”电子产业集群。
软件赋能制造业
当前,数字重庆正加速建设,数字化赋能制造业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迎来契机。
记者了解到,去年以来,两江新区深入贯彻“满天星”行动计划,实施了软件产业建圈强链行动计划,以两江软件园、重庆汽车软件园、礼嘉悦来智慧园为核心,重点打造海王星数字文创园、金泰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等十大特色软件产业园。
“满天星”行动计划实施以来,两江新区新增楼宇收储面积31.8万平方米,使用面积18.7万平方米,新增软件企业近800家、累计超4100家,新增软件从业人员约1.6万人、累计超9.6万人,新增中高端软件人才超2800人、累计超2万人,新增软件业务收入69亿元、累计750亿元。
一组数据显示,两江新区集聚了博拉网络、广域铭岛等市级重点软件企业53家、国家级重点软件企业1个(中联信息),“名企、名品、名园”培育数量全市第一,产业规模超1000亿元,占全市的1/3。
加快培育多个未来产业
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储能)、航空航天等,是两江新区在制造业领域重点培育的未来产业。
高端装备方面,两江新区积极推进新能源装备、节能环保装备、低碳技术装备、智能电网的应用和发展,推进两江新区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转型。
生物医药方面,两江新区以两江生命科技城为核心,打造医疗器械、生物制品、化学制剂三大标志性产业集群和新中药、新服务、新医疗三大新兴产业等“3+3”产业体系。
从企业来看,两江新区聚集“四医”相关企业241家,其中山外山成为重庆首家登陆科创板的企业,海扶医疗等7家企业进入市级拟上市企业后备库。
从产品来看,两江新区共有70多个仿制药通过一致性评价、占全市总量的70%,15个一类新药进入临床、占全市总量的60%,拥有全市1/3三类器械和2/3创新医疗器械企业,形成化学制剂、新型医疗器械双向发展格局。
储能产业方面,两新区已围绕创新平台和产业链条构建布局重庆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研究院、赣锋锂电、太蓝科技等储能相关项目,形成涵盖研发创新、生产制造、检测认证、成果孵化、总部运营等多业态的产业生态雏形。
航空航天产业方面,两江新区与海南生态软件园集团、中国星网应用公司合资设立重庆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有限公司,打造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核心承载体暨重庆卫星互联网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