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创新大赛乡村振兴组10个项目晋级乡村因路而美 村民因路而富永川:低海拔地区试种车厘子成功开州敦好镇青松村“小花椒”做成大产业丰都: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带动粮食产业发展万盛:产业链上建支部 乡村振兴聚合力大豆种植技术
第06版:乡村振兴
上一版 下一版 
创业创新大赛乡村振兴组10个项目晋级
乡村因路而美 村民因路而富
永川:低海拔地区试种车厘子成功
开州敦好镇青松村“小花椒”做成大产业
丰都: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带动粮食产业发展
万盛:产业链上建支部 乡村振兴聚合力
大豆种植技术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5 月 0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村因路而美 村民因路而富
綦江区以路为“媒”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姜喜艳

  永安村雾垚茶园。冉静萍 摄

  道路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动脉,其中产业路建设更是作为一项独特的交通资源优势,在现代化农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近年来,綦江区聚焦农业产业发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通过修建产业路,大力改善农村生活生产条件,为助农增收、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路通产业兴 增收致富有信心

  綦江区永新镇云品村,村民蔡长应悠闲地走在村里干净平整的沥青路上,感慨良多。

  “路修好了,下雨天不用再穿桶桶鞋了,现在穿胶鞋或布鞋就能去赶场,东西也不用背,直接喊摩托车顺便就带回来了,很方便。”蔡长应说。

  “这条产业路长8公里、宽6.5米,给沿线300多户村民出行提供了便利,也为村里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綦江区永新镇云品村驻村第一书记黎明介绍。

  据了解,永新镇云品村是2021年确立的綦江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路通了,村里的产业也更旺了,柑橘、李子、桃子、枇杷、梨……一年四季,花果飘香。

  “在这边承包了2200亩土地,发展柑橘、李子、桃子、枇杷、梨等产业,因挂果期不同,一年四季都有运输的需求。这条产业路修好后,对工人入场、生产资料运输、游客观光等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每年至少节约20%的运输成本。”重庆长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池祥全介绍。

  同样因路而兴的,还有綦江区古南街道花坝村。近年来,花坝村坚定不移地走农旅融合的发展路线。村上拥有四季果园400亩。眼下正是樱桃采摘的季节,在花坝村40亩的樱桃园内,一排排樱桃树整齐排列,红宝石般的樱桃点缀其间,不少游客自驾前来体验采摘的乐趣。

  古南街道花坝村樱桃园负责人杜强说:“一般情况下,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入园采摘的有200多人。周末,入园采摘的人甚至能达上千人。”

  “今年的瓜果量也相当多,硕果累累,每亩地的毛收益在2万至3万之间。古南街道花坝村樱桃园负责人杜强介绍,以前路比较窄,肥料运输需要几辆小型车转运才行。现在路变宽了,路面也好了,大型车辆可以上来了,就相当于无形中降低了种植户的运输成本,这个是有很大好处的。

  “现在交通很方便,来游玩的人也越来越多。根据今年3月的游客接待量来看,每天能达到500人次。”“奇妙村”乡愁特色文创部落负责人霍雨淋介绍,“奇妙村”乡愁特色文创部落去年10月正式对外营业,现已成为网红打卡地,前来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

  “产业路的建设为老百姓出行带来了很大方便,更重要的是为村里产业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增强了村民增收致富的信心。”古南街道花坝村党总支书记蒲余兵介绍。

  荒山变“金山” 产业路成致富路

  一条条产业路,绘就出一幅幅乡村振兴的蓬勃画面。

  笔者走进綦江区三角镇永安村,遍野的茶树绿意盎然,令人陶醉,而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

  “在2018年之前,村里基本上是没什么产业,土地一直都是荒起的。一直在想办法把土地盘活,经过招商引资,找到了现在这个茶园的老板。”永安村党总支书记杜含群介绍。

  “当初之所以选中落地永安发展茶产业,主要是看中这里得天独厚的优势。”綦江区三角镇永安村雾垚茶园负责人简丹介绍,选择茶园的标准,第一个就是气候条件。永安这个地方的海拔高度是800米,全年云雾缭绕,土壤是沙壤土,富含硒,这个条件非常适合种植他们的新品种。现在流转土地1000余亩,预计能采摘3000斤左右的高端茶叶,总产量在5000斤左右。

  产业有了,怎么把茶叶运出去?怎么将游客吸引进来?去年底,一条从黑庆沟至万家沟的产业路给茶园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这条路长3公里,可直达茶园。

  “产业路修好以后,给生产和维护提供了很多方便,让成本降低很多,机械化程度会更高。”简丹介绍,下一步,茶园将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利用周边的荒山、闲置土地,准备在两年之内再增加2000亩左右的种植面积。

  “这条3公里的产业路是一条致富路,串联起了雾垚茶园,方便了生产物资运输,助推了产业发展,也吸引了游客前来采摘观光、购买茶叶。”三角镇永安村党总支书记杜含群介绍,接下来,他们将在产业路沿线布局1500亩高粱种植基地,真正让产业路成为带动乡村振兴的致富路。

  高质量推进 产业因路而兴

  “交通是产业发展的基础要素保障。”綦江区交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22年5月以来,投资9086万元,启动产业升级路(二期)工程项目,新建、改建产业路3条农村路,总长73公里,涉及三江、赶水、横山等10个街镇。

  为充分发挥农村公路在乡村振兴发展中的先导性、基础性作用,綦江区围绕重点农业产业集群总体布局,按照“修筑一条产业路、通达一个农业基地、带动一个农业产业、致富一方村民”的总体要求,规划建设升级产业路,从而推动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施工期间,克服了疫情和高温带来的考验,严格按照四级公路标准高质量推进13条产业升级路的建设,铺设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宽阔平整,标识标线齐全,达到了合同要求。”綦江区交通实业公司项目经理李茂说。

  据统计,截至目前,綦江区已完成两批次约130公里的产业路建设,覆盖隆盛镇、赶水镇、石壕镇等12个街镇。

  下一步,綦江区将以农村公路骨干路网提升、基础路网延伸完善、安全保障能力提升、产业融合发展、服务水平提升等“五大工程”为重点,统筹考虑乡村振兴和交通发展需求,有序推进通畅工程和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建设,畅通区域交通网络,为交通强区建设当好开路先锋。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