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葵文创工坊:这里的石头是可以疯狂的
这里的石头,不追求疯狂。
它们讲秩序,更讲使命担当。
当砌作村小教室墙壁时,每块石头都挺直身板,接受乡亲们的重托,并让孩子们感受到顽强生长的力量。
这里的石头不善言语表达,它们只用行动说话。
当一批一批的孩子不再使用石头教室,这里的石头没有流泪。
它们以另一种方式等待。
石头展厅,石头展墙,是它们等来的新身份。
建设中的葵·乡村美术馆,是它们在葵树村新安的家。
石头与葵叶在这里珠联璧合:葵叶制成精巧葵扇,附添雅致小画,想象力奇崛的学生绘画作品装裱挂于石壁之上……
这里的每一块石头,终于被新时代农文旅发展的大潮捂热,开始躁动起来,活泛起来,幸福起来。
在离开葵文创工坊时,我突然有所顿悟——
这里的石头,现在是可以疯狂的。
在太极湖:小鸟找到了天堂
在嘉陵江礼安段,流经武胜的第一站。水做的太极,也是水做的鸟窝。
太极湖,小鸟喜欢,人也喜欢。
那好吧,不必沉湎于巴金的《鸟的天堂》。
我们回到太极湖“小鸟的天堂”露营基地。让阳光透过斑驳树枝,照射在帐篷上、小亭上,让每个人放缓脚步,像小鸟一样恬静,让一江清水伴随一段曼妙时光,慢慢进入一种忘我的状态……
在这里,鸟是必须亲近的,水是必须亲近的,茶必须亲近的,运动是必须亲近的,文化是必须亲近的……生命共同体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值得兼顾和眷顾。
在静思中,我突发奇想——
在太极湖,要是让人“做回”小鸟,那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幸福?
在初加工车间:黄精正变“黄金”
“神仙的干粮”,一看到这个介绍,我就爱不释眼。想笑,但眼里满含泪水。
我仿佛看到了一张产业发展、助农增收的“路线图”在徐徐展开。
撂荒地被整治成沃土,“统一返租到户、统一采购苗木、统一指导管护”的新型种植模式,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力量……在礼安岛,黄精种植正在突破传统,向外蓬勃生长。
清洗、烘干、包装……初加工后,一颗颗黄精被送往下游制药、中药切片等精加工企业,“身价倍增”的幸福正在出发。
黄精酒,黄精茶,黄精宴,黄精果脯,黄精文化……在产品展示区,“黄精+”的概念正在变成扣人心弦的感动。
在寻访中,我还得知,“神仙的干粮”正在变成“百姓的干粮”。
我寻思,透过黄精产业,我是否应该为新时代的礼安,郑重地奉上黄金般的祝福?
在念亲山庄:遇见不同凡响的新乡愁
与其说是茶饮就餐的地方,不如说是观景、休闲、度假和思想发呆的绝妙之选。
念亲山庄,这名字想想就美。
在观景平台,登高望远,整个太极湖尽收眼底。
处在东关要害位置,一座跨江的太极湖大桥,钢架林立,机器轰鸣,正在浇筑混凝土桥墩。对岸,叶家坝、小屋场、越江村等处美丽如画。从右往左环视,东西关电站发电后流出的江水,翻腾着欢快的白浪。稍远处的嘉陵江船闸,含蓄地隐在青山叠翠之间。再往左后方望去,远处就是地处西关要津的东西关航电枢纽大坝,像极了一位功力修炼深厚的大侠。
水清、江畅、鱼游、鸟飞、岸绿、景美的生态环境,让念亲山庄的颜值和品质比翼倍增。新时代、新乡村、新业态、新变化、新气象,一幕幕生动图景,在这方水土精彩原创。
但念亲山庄,念得最出彩的还是被高度和厚度托起的,一种叫乡愁的菜。
一切就地取材,也就地取才。
凉拌折耳根、鲜炸酥肉、黄精肚条炖鸡……一桌桌菜,一道道工序,一份份组合,全是亲切熟悉的套路,全是礼安“地方造”。做菜的、端菜的老乡,全是熟悉的乡音,熟悉的衣着,熟悉的表情。
当一杯黄精酒品下去,“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感觉瞬间便被激活。我知道,这是一种被唤醒和升级的新乡愁,值得我在变与不变中细细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