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冠变异毒株XBB.1.16引发关注。世界卫生组织提醒各国对新变种病毒保持高度警惕,不少人在担忧之余,纷纷开始检查自家药箱、查漏补缺。事实上,人体对抗病毒真正的“本钱”是良好的免疫力。
免疫系统具体分为两类
我们常说的“免疫力”,是指人体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防御能力。免疫系统具体分为两类:固有免疫(又称非特异性免疫)即机体在发育和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天然免疫防御功能,例如皮肤、黏膜等。适应免疫(又称特异性免疫)指出生后通过与抗原物质接触所产生的一系列防御功能,例如通过接种疫苗获得抗体。
如果固有免疫未能阻挡住病毒,人体感染以后,免疫系统便会自动进行免疫应答,识别和清除外来入侵的病毒。产生针对病毒的中和性抗体,使病毒失活而无法继续感染人体细胞。产生杀伤性T细胞,杀伤被病毒感染的细胞,使病毒失去繁殖场所。
免疫力太强或太弱会怎样
当免疫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各部分会依据机制互相合作、制约,按部就班地把大部分“坏分子”清理掉。一旦平衡被打破,免疫系统发生紊乱,这个防火墙就失灵了。此时,一般会出现两个现象。
免疫力太弱时,本该干活的安保系统休息了,该清除的入侵者没人管理,就会不断聚集,变本加厉地破坏。此时,身体就会出现病毒或细菌导致的各种疾病,比如频繁感冒生病、受点小伤就容易感染等。肿瘤也是在类似的机理下形成的:肿瘤细胞非常聪明,它会生成一些物质,让监视它的“警察”睡着。没人看管后,就毫无顾忌地生长。
免疫力太强时,免疫系统可能会出现“敌我不分”的情况,误伤人体正常细胞,容易出现过敏、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在遭遇新冠病毒感染时,身体也可能因过强的免疫反应,形成“细胞因子风暴”,导致组织器官严重损伤。影响免疫平衡的因素有很多,目前认为遗传是一大主因,年龄、情绪、压力、睡眠、饮食、环境等也是影响因素。
免疫系统并非坚不可摧,且免疫力下降初期往往不易察觉,因此更要注意做好自身防护。
如何让免疫力保持动态平衡
长期的适度运动。诸多研究发现,坚持长期的适度运动可以调整免疫功能,每天20~40分钟的规律运动可以全面调动人体免疫力,并在较长时间内维持良好状态。
建议每周至少要保证运动3次,每次30~60分钟;快步走、骑车、打羽毛球、游泳、瑜伽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不要临时抱佛脚进行高强度运动,以免使免疫系统紊乱。
保持规律充足睡眠。人体免疫因子多在睡觉时形成,睡眠不足严重影响免疫系统T细胞功能,妨碍B细胞产生抗体;长时间熬夜还会导致免疫力降低。研究显示,每晚睡眠时间少于5小时的人,比每晚睡7~8小时的人,受到流感病毒感染的概率要高出82%。
均衡饮食、控制油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应保证食物多样性,多吃新鲜蔬果,以及奶类、大豆等优质蛋白,每天最少饮水1500~1700毫升。需注意,饮食中摄入过多的盐分,会使唾液分泌到口腔内的溶菌酶减少,给病毒、细菌提供了侵入上呼吸道黏膜的机会。高油、高脂、高糖饮食,会导致超重、肥胖发生,刺激体内炎症反应,干扰免疫反应调节。
调整心理免疫力。人体免疫系统受到大脑的支配,良好的心理因素可以增强免疫力,不良的心理因素会降低免疫力。如果有难以排解的烦忧,可以与家人朋友沟通倾诉,也可以专注于自己的工作或喜欢的事情,转移注意力。最后提醒大家,增强免疫力并不是保证绝对不得病、不被感染,更大的意义在于,能最大程度地预防感染,让身体在感染之后能扛得住,并尽快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