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梁区农业农村委组织农技人员指导农民科学栽秧“渝糯麦872”破解小麦高产“密码”748户橙农稳定增收有保障巴南区打造12家“旅阅书房” 推动乡村振兴和文旅融合发展潼南区无人机播种提效率 科技助力忙耕种香菜种植技术
第06版:乡村振兴
上一版 下一版 
铜梁区农业农村委组织农技人员指导农民科学栽秧
“渝糯麦872”破解小麦高产“密码”
748户橙农稳定增收有保障
巴南区打造12家“旅阅书房” 推动乡村振兴和文旅融合发展
潼南区无人机播种提效率 科技助力忙耕种
香菜种植技术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5 月 0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小麦亩产首次突破400千克
“渝糯麦872”破解小麦高产“密码”

记者 沈静

  验收人员正在为测产收割小麦。  记者 沈静 摄

  风吹麦浪遍地黄,颗粒归仓丰收忙。

  4月23日,重庆市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市农科院)传来好消息,其建立在永川区青峰镇凌阁堂村的重庆小面专用品种和轻简化种植示范田通过验收,亩产首次突破400千克大关。当然,这一新纪录离不开市农科院特色作物研究所麦类作物创新团队的辛勤付出,记者跟随团队的“泥脚印”,听他们讲述新纪录背后的成功“密码”。

  小麦想高产选用良种是关键

  在永川区青峰镇凌阁堂村360亩连片的麦地里,麦穗长势饱满,丰收已成定局。“尽管去年疫情影响了播种时间、长期干旱,但市农科院专家培育的品种好,加上技术指导得当,今年的产量和收入都有保证。”麦田的主人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

  种子是小麦的芯片。今年选用的“渝糯麦872”和“渝麦13号”的丰产性表现突出,平均产量达406.7千克。其中的“渝糯麦872”是市农科院新培育的重庆小面专用品种,属于特殊类型小麦。针对糯小麦在丰产性和抗逆性上的天然弱势,研究团队开展了千粒重和条锈病等方面的专项攻关,攻克了糯小麦在产量和抗病上的重大缺陷,取得了糯小麦品种培育的重大突破。“采用了大粒靶标性状定向选择、糯小麦反交抗条锈病基因材料,经多年筛选培育成了高产多抗糯小麦新品种——渝糯麦872。”市农科院特色作物研究所麦类作物创新团队博士高志宏透露。

  轻简化技术助力增产丰收

  高志宏表示,小麦产量好坏是由多方面因素综合决定的,除了技术好坏也有天气因素。重庆常年雨量充沛、播种时土壤墒情好,很多年份随意播种亦可以正常出苗,致使种植者容易忽视播种环节的重要性。我市小麦播种机械化应用程度极低,多以人工作业为主,播种环节的随意性和不均匀性问题层出不穷,民间好的播种经验难以有效传承。多年前,市农科院就意识到我市小麦播种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栽培措施不到位,是重庆小麦产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特意申请了科技局项目支持,开展了“规范化播种”专题研究。壮苗培育,播种是关键,规范播种作业,小麦收成多一半,若我市全面做好规范化播种,仅此一项小麦产量可提升三成。

  据了解,今年该团队推荐了“秸秆还田、尽早灭茬”技术,强调了秸秆粉碎和提前灭茬的重要性。提前采用旋耕机灭茬作业和秸秆粉碎,目的是促进秸秆的腐烂,避免秸秆架空土层,影响麦苗根系的生长,同时抑制病虫害的发生,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为壮苗培育奠定基础。

  采用合理的生产技术,是小麦高产的关键。高志宏博士介绍,今年小麦采用“定量撒播、配方施肥、浅旋盖种”一体的轻简化生产技术,是当前我市最适宜的小麦生产技术。定量:制订合理的密植目标。撒播:重庆耕地小块、山坡地多,机械化作业效率低,播种机数量不足,难以实现机械化播种全覆盖,故撒播是最适宜我市现状,且是当前最高效的播种方式。浅旋盖种的要点是控制旋盖深度3~5厘米,从技术层面讲,并不是最好的技术,却是在土壤少墒情况下保障撒播出苗最经济、最有效的技术。配方施肥。因地制宜制定配方,重视底肥施用,后期见苗追肥,保障丰产的同时,提升了肥料利用率,减少了化肥施用量。

  明年将扩大示范应用面积

  “我们不仅仅研究品种培育,更注重产业链条的延伸。”采访中,高志宏博士向记者透露,采用“渝糯麦872”配方粉制作的面条口感滑爽、嚼劲十足,“糯小麦可提升面条的口感”,这一特性的发现,将大大提升糯小麦的应用价值。“渝糯麦872”可作为专用型小麦开发利用,服务重庆知名品牌“重庆小面”产业,助推重庆小面产业集群建设。

  下一步,市农科院特色作物研究所麦类作物创新团队将在全市示范糯小麦新品种和推广小麦轻简化技术,采用“农技部门+研究院所+企业+合作社/种粮大户”的联合模式,实行糯小麦订单收购的方式在全市应用,促进粮食增产、实现农民增收。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