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大篷车渝州行活动走进奉节、忠县乡村萌娃“学”睡觉“文学经典似清茶如烈酒,适合孩子口味的才是最好的”让社区科普零距离服务居民在初中毕业生中超前选拔舰载机飞行苗子
第05版: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科普大篷车渝州行活动走进奉节、忠县
乡村萌娃“学”睡觉
“文学经典似清茶如烈酒,适合孩子口味的才是最好的”
让社区科普零距离服务居民
在初中毕业生中超前选拔舰载机飞行苗子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4 月 0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进重庆社区科普大学
江北区社区科普大学:
让社区科普零距离服务居民

记者 魏星

  航模教师为小朋友们讲解飞机制作过程。(江北区桂花街社区供图)

  “目前,江北区社区科普大学共有教学点位74个,实现了街镇全覆盖,登记在册学员约4440人,2022年全年开展课程1086节,系统登记在册的教师人数为235人,社区科普大学管理服务平台使用率达100%。”江北区社区科普大学负责人肖长琼介绍,近年来,江北区科协积极推动社区科普大学建设,加大教学点覆盖,实现辖区内全域科普,有效推动科普工作落地落实。

  近年来,江北区科协强化指导,积极推动辖区内街道科协深入社区,挖掘和指导一批办学积极、条件成熟的社区。2022年,社区科普大学江北区分校被市科协评为示范分校,大石坝街道石油社区、江北城街道桂花街社区、寸滩街道海语江山社区3个教学点被评为社区科普大学示范教学点。

  响应民生关切

  把群众的需求落到实处

  “阿姨,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选项上面打勾。”在海语江山社区,工作人员一边指着需求登记簿内的需求选项,一边向社区居民介绍。

  自教学点设立以来,海语江山社区教学点以辖区服务对象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出“文化需求登记簿”收集来访群众的需求。“我们将群众需求分为几大类别,露天电影、文艺汇演、知识讲座、兴趣活动。”海语江山社区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社区居民普遍提出希望继续开设医疗健康、应急防护、防范诈骗等科普讲座,以便了解、掌握正确的科学知识。

  3月22日,在海语江山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一场关注脊柱健康的知识讲座开讲了。

  讲座上,授课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颈椎病的发病原因、颈椎病类型、颈椎病治疗等方面做了详细讲解,让居民了解到日常生活中该如何预防颈椎病及需要注意的事项。同时,授课老师更以亲身示范的形式现场传授颈椎病保健操,耐心讲解保健操的分解动作及疗法,让居民进一步了解颈椎病的防治方法。现场学员也一个个地跟着讲师学起了颈椎病保健操。

  目前,海语江山社区教学点2023年春季课堂已经开课,春季课堂将延续至6月,对授课时间、内容、教师都有明确规划。精细化、精准化的社区服务,让海语江山社区居民满意度、幸福感大幅提升。

  “社区居民的需求满足了、生活充实了、幸福指数自然也上去了!”海语江山社区教学点负责人笑着说道。

  为夯实基础、强化内涵。江北区社区科普大学按照“四化八有”工作思路,在课程设置科学化的基础上,深化师资队伍建设。近年来,江北区社区科普大学通过科协教师网招募、微信群宣传、文艺骨干孵化、党员志愿者招募组建了一批有知识、有专业、有技能的科普志愿队伍,目前建立科技志愿者服务队18支,为课程落实保驾护航。

  盘活科普资源

  助力青少年幸福成长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江北城街道桂花街社区教学点位于江北嘴国际金融中心,辖区面积约1.3平方公里,有央企、国企、市级单位2300余家。近年来,该教学点大力推动青少年科普工作,将重庆科技馆、测候亭气象博物馆、小黄帽重庆市安全应急科普中心等辖区科普中心紧密串联起来,形成“1+N”的科普阵地模式。

  “小朋友们,这些消防设备你们见过吗?你们知道怎么使用吗?”2021年7月,适逢暑假,天气炎热。为让孩子们离校不离教,进一步提高社区青少年的消防安全意识,普及防灾减灾逃生知识与技能,桂花街社区教学点和新航社工组织辖区42个家庭走进江北城消防救援站一起开展“消防安全·与你‘童’行”消防亲子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自觉树立安全意识,学会紧急逃生知识。

  2022年暑假期间,桂花街社区教学点协同新航社工开展“巧手做航模少儿科技益智活动”。社区邀请了江北区新村小学的航模老师为小朋友授课。航模老师从飞机的特性、飞机的组装以及拼装注意细节等方面细心讲解,小朋友们也跟着老师一步步动起手来,在实践中激发了孩子们动脑动手能力。

  “青少年科普”是海语江山社区教学点科普工作的重要一环,该教学点创新活动形式,在重要节点协同辖区科普基地、科普场馆开展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利用不断更新科普橱窗内容,依托科普社区e站、科普活动室建设、科普网络书屋等多种方式进行科普知识宣传,着力打造“青少年科普乐园”。

  近年来,江北区社区科普大学长期将青少年科普作为科普工作的重中之重,一件件、一桩桩地将青少年科普工作落到实处,不断推动科普内容形式再升级,使得系列科普活动促进青少年的全面成长和个性成长。

  “线上+线下”双覆盖

  推动老年群体接轨智慧生活

  此前受疫情影响,江北区社区科普大学各教学点线下教学工作受到一定阻碍,刚组建好的队伍、刚规划好的课程随着“形势突变”,教学工作屡屡面临停滞。但挑战中蕴藏着机遇,“那段时间,我们一直在思考,外部形势虽然严峻,但不能阻挡我们推动科普工作,线下课程暂停,我们就要把线上的工作抓起来。”肖长琼介绍,自2020年以来,江北区科协通过“线上+线下,大课+小课”模式开展教学活动。依托“江北科普”微信公众号开通社区科普大学“精品课程”,有效推送精品课程33节、“微课堂”线上课程45节,满足了学员日常学习需求。

  为助力老年人智慧生活,2022年,江北区社区科普大学优化了线上课程,针对老年群体推出了手机银行、预约挂号、网上购物、生活缴费、智能出行等内容,缩短了老年人不会上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等一道道“数字鸿沟”,拉近了老年群体与现代生活的距离。

  在大石坝街道石油社区,该教学点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常态化教学活动,实现了科普大学教学工作规范化、专业化、系统化、持续化、稳定化服务。

  该教学点推动“线上+线下”双覆盖,让线上线下科普平台齐发力,使科普辐射更多受众。教学点将重点服务定位于老年群体,依托社区科普大学挂牌老年科技大学,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工作群及时推送科普中国、科普重庆的权威科普信息,学员们从“听众”变成“传播者”,还组织一起参与网络科普答题活动。  

  据悉,2022年,江北区社区科普大学主要设置课程包括弘扬科学家精神、碳达峰碳中和、宣传《重庆市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卫生健康、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应急科普等内容,同时还结合全国科普日、科技工作者日、新时代文明实践等主题开展科普活动。

  下一步,江北区社区科普大学将持续协同驻区单位,整合、统筹辖区各类科普资源,以居民学员需求为导向,狠抓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迭代升级,在课程设置上更加科学化、在师资队伍上更加专业化、在学员服务上更加精细化、在教学管理上更加精准化,把社区科普大学办成群众心坎上的惠民工程。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