伫立于山坡或行走于乡间小路,映入眼底的景色,已是掩不住的朦胧春色。一层层浅绿在山岗上爬行,那层浅绿,转眼就是一个模样的不同生长。略带湿润气味的土壤,散发出的泥土气息,似一道清香,滋润心田。这时,初春的面孔,没有了暗香浮动的幽暗,倒有了几分疏影横斜的勾勒,让人心生许多甜美的想象。
在这满眼都是初春尽显的时光里,从寒冬走来的人儿,是否有一丝酒意微醺的陶醉?从你脸颊飘荡的红晕里,我仿佛看到了群莺蹁跹,还有娇羞的细花碎影。
暖风吹,繁花开,是人们对春的憧憬。这一切都源于初春的延伸。初春之始的天地,没有万花开遍,却有迎春花的朴实相迎。杨万里的“残冬未放春交割,早有黄蜂紫蝶来”是诗人对迎春花嫩黄身段的赞美,它是代表春天冲破寒冬的使者。“为问名园最深处,不知迎得几多春”这是诗人刘敞对迎春花淡泊名利的由衷敬佩。迎春花的美好不仅是它在山岗上、在岩石缝间的迎风招展,与之相伴的还有雪梅分外艳的动感。春意前期的美景是迎春花和雪梅的共同搭建。“雪梅怒放香千里,化作春情万片风”就是雪梅在初春里给予人的怦然心动。初春的梅花,包含许多意蕴的表达。这时如果心生浪漫,想象的思绪,怎不想起“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的千古情怀。在那交通工具极其落后的古代,身处大西北的友人,收到江南朋友遥寄的梅花,早是一枝没花瓣的枯枝。这时,心中的热泪,如果涌出,何曾不是泪湿满襟的感动。由此,梅花成了人们千年传承、万年不变的情感寄托。
春从苦寒来,我们在记住桃红柳绿与万紫千红的大好春光之时,更应记住从初春飘出来的春风花香,那是迎春花和雪梅开创的高光,它们曾历经艰辛,带来了春的无限风光:人在花中走,花在风中迎。携手走在花丛中,相拥迎在春光里。这些画面,是我们每个人经历过的永恒。在这春意渐浓的阳光里,一阵一阵的风儿,吹散了河边田野里的寒气,唤醒了沉睡的初柳还有枝丫上的嫩绿。踏春的时光,看路边小径,青草滴珠。在田野溪边,每当看到一次迎春花随风摇曳;在坡间地头,每当看到雪梅的露姿绽放,心儿就如月光遍洒般美好,那是一片道不尽的素洁清雅。这就是春来到的美丽,裹着花香,吹透心房,情怀漫涌。
多好的春天都有春寒料峭,我们却不再惧怕寒风侵袭。风啸之上,迎春花写着柔情,雪梅露出笑脸。只要风中有了暖暖的气息,便是春日的勃勃生长。看恍惚的景象,起伏婉转的是春水清亮与鸟儿鸣叫。山川河流,田间地头还有村口的那条弯弯小道,迎春花和雪梅清丽的脸庞,无不写着春暖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