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社区科普大学教学工作有效覆盖《四千周》以人为本,打造有品质的校园“两会”知识进课堂不得随意停止体育教学活动北碚区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举办STEAM课程观摩活动梁平区柏家小学开展家校共育研讨交流活动
第05版: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推动社区科普大学教学工作有效覆盖
《四千周》
以人为本,打造有品质的校园
“两会”知识进课堂
不得随意停止体育教学活动
北碚区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举办STEAM课程观摩活动
梁平区柏家小学开展家校共育研讨交流活动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3 月 0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进重庆社区科普大学
沙坪区科协在社区科普大学建设上,坚持多方共建、强化基础、突出特色、示范引领的原则
推动社区科普大学教学工作有效覆盖

记者 刘代荣

  沙坪坝区社区科普大学在开展智能手机使用教学。(沙坪坝区科协供图)

  “坚持服务群众、服务社区的工作理念,以传播科学知识为主线,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为目标,努力把社区科普大学办成学员生活在社区、学习在社区、奉献在社区的精神家园。”3月6日,沙坪坝区科协相关领导在接受采访时说。

  近年来,沙坪坝区高度重视社区科普大学建设工作,主动融入党建带群建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支持、群团参与、社区自治、志愿服务、市民共享的管理体系,推动了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增量提质。

  2021年以来,沙坪坝区共设立了1个分校、24个教学点,实现了科普大学镇街覆盖率百分之百。开设47个班次,学员数达1700余人,组织培训学习1350班次,参加学习培训116万人次,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科普新需求。

  规范化建设社区科普大学

  在社区科普大学建设上,沙坪坝区实行“统一指导,积极扶持,自我发展”的工作方针,强化组织建设,引导社区组建规范的教学管理机制。

  记者了解到,沙坪坝区科协按照“四化八有”思路,狠抓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的转型升级,推行“课程设置科学化、师资队伍专业化、学员服务精细化、教学管理精准化”的四化标准,做到“有固定场地、有醒目标识、有科普e站、有科普书屋(架)、有规章制度、有办学特色、有经费保障、有档案记载”的八有要求。

  沙坪坝区社区科普大学坚持年初制订教学计划,年底形成年度总结,配备固定的教室和稳定的教师队伍。各教学点每星期至少组织一次教学活动,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2个课时,每课时为45分钟,学员毕业后由总校统一发放结业证书。

  同时,他们还注重日常管理,加强对教学点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日常督查与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社区科普大学建设上,严格按照《沙坪坝区社区科普大学章程》,定期对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进行考核,实行动态建点管理,条件成熟的及时建点,不合格的当年给予注销。”沙坪坝区科协有关负责人介绍。

  2017年以前,沙坪坝区有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51个。2017年经考核,优化调整为27个教学点。此后,每年对教学点进行一次全面考核,截至2022年底,现有教学点24个。

  菜单式设置科普教学内容

  近年来,沙坪坝区社区科普大学坚持贴近百姓、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根据学员关心、关注的科学知识和社会问题,科学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沙坪坝区科协有关负责人介绍,除常规开设的食品卫生、防灾减灾、科学养生、家庭护理、消防安全等教学内容外,沙坪坝区社区科普大学还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提升公民素质和全国科普日活动等重点工作,新增了大数据智能化、乡村振兴、生态环保、创新创业、绿色发展、垃圾分类等主题,灵活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和宣传。

  同时,沙坪坝区社区科普大学还根据学员实际,组织趣味性、贴近性较强的第二课堂活动,鼓励学员发展兴趣爱好,如开展适宜的文体活动、书画比赛、歌舞才艺表演、科学知识竞赛等活动,服务民生,丰富社区居民生活。

  通过适时调整和充实扩大教学内容,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使科普大学的课程设置更科学、更合理,更符合群众所需,不断满足群众对科学、文明、健康生活的要求和渴望。

  此外,他们还把科普大学与老年科技大学结合起来,借助联合办学、高素质科普讲师团等优势,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课程,打造“一社区一模式”科普特色。

  认真抓好特色主题教学

  “近年来,我们在社区科普大学教学上还十分注重结合沙坪坝区实际,开展特色主题教育。”沙坪坝区科协有关负责人说。

  童家桥街道壮志路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采用“微宣讲”“观电影”“大家谈”的方式,以红岩党群服务中心为载体,开展“冠红岩之名、铸红岩之魂”教育实践活动,让科普学员在沉浸式、体验式的学习氛围中,感悟红岩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百年荣光,深刻领会红岩精神丰富的思想内涵。

  “作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一代,没有经历过血雨腥风的战争时期,但更要时刻铭记历史,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科普大学学员李志说。学员们也纷纷表示,要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沙坪坝区这片热土上埋头苦干、勇毅前行。

  国家倡导垃圾分类后,沙坪坝区社区科普大学以此为主题,各教学点结合自身实际,组织开展垃圾分类科普教学活动。

  在新桥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他们组织开展“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专题活动,在活动中志愿者详细为市民讲解了实行垃圾分类的好处、垃圾分类常识等知识,引导市民“勿以善小而不为”,带动更多人参与到垃圾分类的行动中。

  在天星桥街道社区科普大学,他们开展垃圾分类暑假实践活动,经过培训的3名志愿者详细介绍垃圾分类的知识,从垃圾分类的种类、怎样分和怎样处理等6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讲解,引导市民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同时,在现场开展垃圾分类知识有奖问答互动小游戏,让学员充分了解了垃圾分类知识,增强了环保意识。

  精心打造四季科普课堂

  “为适应新时代人们对科学知识的新需求,我们用VR虚拟现实进行科普教学,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服务社区科普大学。”沙坪坝区科协有关负责人说。

  天星桥街道晒光坪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是群众家门口的科学文化知识学习阵地,以四季为主题,坚持贴近居民群众、贴近生产生活、贴近实际“三贴近”教学理念,持续输出社会热点、群众关切的科学知识。

  在这个科普大学教学点,他们办起了“四季科普”冬季课程——探秘海洋,进一步丰富辖区群众文化生活,提升居民科学素质,打造科学社区。

  该课堂区别于传统科普讲座形式,而是采用VR虚拟现实进行科普教学。

  课堂上,老师示范VR眼镜的使用方法后带领学生们一起体验科技的神奇,学员徐文杰在老师的带领下,跟随VR互动场景学习了海洋资源、海洋生物等课程。他兴致勃勃地说:“这个VR眼镜真的很神奇,仿佛我就在大海中,和这些鲸鱼一起遨游。这比在书上看到的更加生动形象。”

  该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围绕“科学让生活更美好”目标,丰富四季科普活动课程,探索VR互动场景、科普小课堂视频,不断丰富科普大学的办学形式,以服务社区建设为宗旨整合社会资源,把科普大学真正办成居民的科学文化精神家园。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