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金桔芳在签售会现场分享科技与人的思考。通讯员 李梦琳 摄 |
本报讯 (通讯员 姜雅娟)“高科技时代,人的创造性是非常重要的。”近日,傅雷翻译出版奖得主、华东师范大学法语系副教授金桔芳,携译作《八十天环游地球》《海底两万里》现身上海闵行莘庄和作家榜母公司大星文化联合举办的作家榜签售会,从科幻文学出发,分享科技与人的思考。
反思蒸汽朋克
科技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
在蒸汽朋克被叫作“蒸汽朋克“之前,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现代科幻小说开创者之一儒勒·凡尔纳写的几部小说,如《海底两万里》《从地球到月球》和《环游世界八十天》等都被认为是蒸汽朋克类型的开端之作。
“蒸汽朋克”一词最早出现在1987年美国作家凯文·韦恩·基特寄给Locus杂志的一封信中,他戏谑地用“steampunk”这个词来概括他和其他几位作家所写的维多利亚小说的风格。
简单来说,蒸汽朋克在粗犷、泛着金属光泽的外壳下包裹了精致古典的技术和繁复精巧的细节,代表了人类对古老机械最原始的审美追求,也包含了对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蓬勃发展的工业文化和社会生态的怀旧色彩。
金桔芳也喜欢看蒸汽朋克相关作品。那么它的流行反映出一种怎样的时代情绪?金桔芳认为,其体现了对科技和人类之间关系的思考:“蒸汽朋克里展现出一种悲观的未来世界。我们发展科技的初衷是为了让科技能够服务于我们,让生活更美好,但能不能达到我们理想的结局,这其实是要打问号的。”
金桔芳指出:“蒸汽朋克所展现出来的未来世界是科技高度发达的,但人其实是不幸福的,换句话说科技它虽然在某些方面让我们生活更加便利了,但是它更多地让人成为了资本和科技的奴隶,就是说人人变成了被剥削、被压迫、被消费的对象了。”
AI无法替代人
孩子不用焦虑和AI竞争
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工智能在不同的领域运用以及飞速发展,这使得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产生了新的焦虑:担心孩子长大后竞争不过AI。
金桔芳觉得:“虽然在某些方面,机器是比人更加好,但是人不用焦虑会和机器去竞争,机器是为人类服务的。”金桔芳认为,有此担忧的家长不妨去思考应该怎样利用这些机器,有哪些东西是机器不能做的,只有我们人才能做。对于机械性、创造性不高的工作,可以选择让机器去完成,而人类应该去完成一些机器无法替代的事情。
在作家榜签售会上,有读者提问:AI都可以翻译了,读外语专业是不是要失业了?金桔芳认为:“高科技时代,人的创造性是非常重要的。机器确实能够替你去做一些翻译,但是机器翻译的就一定好吗?最后还是要人去审核、润色、调整,这是机器替代不了的,所以培养下一代要去做机器不能做的事情。比如人的语言水平是必须存在、无可代替的,不懂外语的人是难以去审核机器翻译的语言的。”
“学习外语有助于开阔人的视野和增长见识。”跨文化交际,可以使我们去学习和欣赏其他民族其他国家文化的这种能力,只会一门语言的人,其视野是有限的,学习外语会为我们打开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机器面前
需要回归人的价值
金桔芳表示,凡尔纳作品蕴含着“人的价值何在”这一问题的答案。
在《八十天环游地球》中,凡尔纳所刻画的福克先生是一位如钟表般精确的人,虽然这一设定更多地在于调侃英国人的“刻板”,但放在今天又正好暗合了被不断异化成机器的现代人的形象。
菲利亚斯·福克是这样的一种人,他做事如数学般精确,不急不缓,不慌不忙,一举一动无不恰到好处。他总是抄最近的路,从不多走一步。他从不看着天花板发呆,也不做无谓的手势,没有人见过他情绪激动或惊慌失措的样子。他是世界上最不性急的人,但做事向来准时。
然而也是这个机器般有条不紊、极度理性的人,会在遇到将要活活殉葬的陌生女子时选择搭救而不是赶时间;会在仆人下落不明的时候选择放弃赌约、牺牲所有财产去营救他。
“机器不会做这样‘亏本’的买卖。这种超越理性计算的侠义心肠,以及对他人苦难的高度共情,正是人之为人、有别于冰冷机器的特性所在。”金桔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