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津区科协紧扣“四服务”职能职责,广泛凝聚人才“第一资源”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为同城化发展先行区、“五地一城”建设献智献力献策。
引进专家团队,推进科技小院建设。江津科技小院引入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石孝均团队,在江津花椒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完善科技小院配套设施。石孝均教授带领团队立项《高效花椒枝条降解菌的产业化应用》,在慈云镇聊月村统一规划1000亩花椒试验示范基地,举办花椒栽培管理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45场次、惠及椒农1200余人,开展无人机植保试范推广10次、累计作业面积5600余亩。2022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中国科协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建设一批科技小院的通知》,江津高粱科技小院入选,引入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院长、市基础昆虫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刘怀,以江小白农庄为依托,引导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
搭建创新平台,助力企业提质升级。指导重庆市霏洋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建成市级“海智工作站”,引进全球超级电容炭前沿专家——日本千叶工业大学山口达明教授,推动集聚海外高层次创新人才、服务创新驱动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目前,江津区已建成3个市级“海智工作站”。
营造浓厚氛围,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牵头制定并报区委审定出台了《江津区“为科技工作者办实事,助科技工作者做贡献”工作清单》,出台了《关于支持重庆市江津区工程师协会在培养卓越工程师中发挥作用的若干举措》。积极推介何朝刚获评“重庆市最美科技志愿者”,江津科技馆张珩铃获评“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刘必衍获评“2022年十大重庆科技创新年度企业家”,特大跨拱桥建设维护综合试验平台获评“2022年西部(重庆)科学城十大科技创新事件”。
2023年,江津区科协将进一步牢固确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充分发挥科协组织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的职能优势,多措并举“聚才”“育才”“爱才”,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为江津区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