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来不停歇 咸菜晾晒忙改地改制发展山地高效农业合川区秋马铃薯喜获丰收2022年市科技局帮扶集团实施帮扶项目77项 落实帮扶资金1.76亿元2022年度奉节脐橙开园仪式启动渝北区:力争2025年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0%以上罗非鱼怎样安全越冬南岸区迎龙镇蹇家边村上榜重庆第四批美丽宜居乡村
第06版:乡村振兴
上一版 下一版 
冬来不停歇 咸菜晾晒忙
改地改制发展山地高效农业
合川区秋马铃薯喜获丰收
2022年市科技局帮扶集团实施帮扶项目77项 落实帮扶资金1.76亿元
2022年度奉节脐橙开园仪式启动
渝北区:力争2025年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0%以上
罗非鱼怎样安全越冬
南岸区迎龙镇蹇家边村上榜重庆第四批美丽宜居乡村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1 月 0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改地改制发展山地高效农业

李勇 张桂林 李松

  近年来,重庆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既改地又改制,一方面将零散的“巴掌地”变成适宜农机作业的“整片地”;同时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带动下集约规模经营,统一打造品牌、闯市场,对破解三个难题进行了有益探索。

  土地改造 农田升级

  重庆山地丘陵面积占比九成多,面临“土地细碎、作业基础条件差”“劳力短缺、农业生产成本高”等问题,“种地一年不如打工一月”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瓶颈。

  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以改地为基础。重庆正在实施“四改一化”,以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平,实现土地提档、农田升级。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农田建设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四改一化”就是因地制宜将地块“改大”,实现小田变大田,弯变直、短变长;“改水”以实现旱能灌、涝能排;“改路”以实现地块间互联互通,提高农机作业效率;通过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等“改土”,以提高耕地质量。“一化”即实现耕作机械化,减轻劳力投入,提高农业效益。

  除了提高生产效率,平整土地、打破田坎界限,改地也增加了有效耕作面积。在潼南区龙形镇,重庆邦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对1300多亩柑橘基地实施高标准改造后,新增种植面积70多亩。

  集体带动 规模经营

  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改制是关键。在土地“从分到合”的过程中,重庆积极培育农业生产经营新主体,探索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变分散经营为合股式集体经营,发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产业振兴中的带动作用。

  在渝北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了8万多亩农地,依靠现代化生产方式,农业效益倍增。渝北区大盛镇青龙村集体经济联合社拥有40多台套拖拉机、旋耕机和无人机,从操作无人机洒药植保、收割机除草到使用拖拉机犁地,15个专业农机手种下了以前500多户农民的土地。

  发展乡村产业,既可以村集体主导经营,也可以因地制宜采取“村集体+家庭农场”“村集体+专业合作社”等多种模式,发挥农业生产经营新主体各自的优势和活力。

  科技赋能 创新驱动

  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既要经营新主体,也需要科技赋能、创新驱动,着力提高山地农业亩产价值。

  “围绕产业链布局科技链,近年来重庆市组建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汇聚科研人才,推进跨单位、跨区域的农科教、产学研大协作。”重庆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说,聚焦农业产业发展技术问题,重庆与中国农科院开展战略合作,确定14项联合攻关项目,逐项组建协同创新团队。优化设置由首席专家牵头的14个产业技术体系,集聚科技人才564人,共组建了水稻、油菜、生猪等10个种业“科企联合体”等。

  机制创新让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速,赋能农业科技链,延伸产品价值链,夯实了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发展基础。

  最近,重庆试点将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的343亩耕地指标,在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交易,获得2500多万元收益,实现了高标准农田从“只用钱”到“能生钱”的转变,有助于解决农田建设投入不足、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