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加强科普能力建设,强化基层科普服务,进一步提升社区科普大学办学质量、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市科协组织开展了社区科普大学总结评估工作,决定对部分工作成效突出、基层群众满意、典型示范明显的分校给予表扬。本报从即日起,将陆续刊发部分示范教学点的经验做法,供学习借鉴。
为进一步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丰富市民业余文化生活,2022年以来,长寿区科协以“社区科普大学的基础教育”为抓手,让科普教育下乡“赶场”、走村串户,在科普教育全面开花的氛围下,打造出了一套由“点”聚“面”的社区科普大学基础教育的精准体系。
社区科普“走村串户”
“我不跟你聊了,我要去参加社区科普大学的宣传活动,我得去学一下怎么垃圾分类,现在大家都提倡环保生活,我也要跟上时代的脚步才行……”居住在育才路的李阿姨着急地与朋友说了再见,跑去了活动现场。
自2022年6月起,为进一步提升居民群众垃圾分类意识,践行环保、低碳生活理念,更好地推进垃圾分类工作,长寿区科协组织科普志愿者走村串户,开展了系列生活垃圾分类进社区的宣讲活动。
2022年6月17日,长寿区科协组织科普志愿者到育才路社区科普大学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进社区宣讲活动。活动中,科普志愿者仔细讲解了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及其重要性、如何辨别生活中四色垃圾: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引导居民对生活垃圾进行准确分类。育才路的居民们从这次宣传活动中了解到,生活垃圾如果处理不当,不仅危害城市环境,还会损害人民的身体健康,垃圾分类处理、可回收垃圾资源再利用,都是利国利民的举措。
居民不仅了解了垃圾的分类知识,增强了环保意识,更让大家在随后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改变了多年形成的随手乱扔、混扔垃圾等陋习,积极践行起了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成立科普大学开展科普活动,目标是提高未成年人、社区居民、社区干部和工作人员的科学素质。现在看来确实取得了成效。”长寿区科协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长寿区科协多措并举深化社区科普工作,坚持科普为民、科普惠民,突出自身特色,打造极具特色、有示范效应的科普社区。用好社区科普服务平台,充分利用现有社区科普活动室、科普大学教室,以及社区科普画廊等阵地设施,通过强化管理,把科普服务做细做实。不断整合辖区资源,积极发动社会单位支持参与社区科普工作,在打造科普示范社区建设工作中创新突破,广泛开展科普志愿服务活动,全面提升社区居民科学文化素质。
坚持以科普惠民利民、打造特色科普课程为契机,走村串户,大力宣传科学知识,培养居民科学的生活理念,倡导居民科学的生活态度。
社区科普“全面开花”
2022年,长寿区科协推行科普教育走起了“下乡赶场”的道路,开展了不定期的赶场宣传会、院坝会,让科普在区内各乡镇“全面开花”。
长寿区科协工作人员与居民交心谈心,发放科普相关宣传资料,为大家提供免费科普咨询、普及生活相关科学知识,倡导居民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以这样的方式普及科普知识,受众面广,居民也愿听,能接受,效果很好。”长寿区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在让科普教育全面开花的同时,长寿区科协因势利导,着力打造“社区科普大学基础教育”,让科普有利于民。
长寿区新市镇河石社区科普大学,从2015年成立以来,积极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科技益民,创新发展”的理念开展科普教学和科普活动,以社区居民的需求为导向,围绕安全健康、防灾减灾、节能环保、应急科普等重点内容广泛开展科学教育及科普宣传活动,取得较好社会效益。
为保障居民人身安全,提高居民用火安全意识,新市镇河石社区科普大学还开展了赶集宣传会、院坝会来与居民交心谈心,普及科普知识,真正把科普宣传落实到千家万户。在赶集日,科普工作者在居民出入多的地方,拉上横幅,摆上桌椅,向居民宣传健康防疫知识,科学防治新冠感染。
在吉祥小区,科普志愿者摆上凳子,请居民围坐在一起,开展“讲科学垃圾分类、文明与你我同行”科普院坝会。给居民们讲垃圾如何分类、垃圾分类的意义等方面的常识,并就怎样检查和消除火灾隐患、使用消防器材扑灭初期火灾、组织疏散逃生、防火安全知识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2021年以来,仅河石桥社区科普大学就开展各种培训课程和活动48场次,社区参与人数约2.5万人次,共计发放科普宣传资料5000余份,科普工作在社区民众中普及率达90%以上。同时社区不断充实科普工作队伍,组建了科普文艺宣传队和反邪教志愿服务队,招募注册科普志愿者200余人。
科教体系日趋完善
“社区是城市最基本的单位,也是城市最活跃的细胞。加强城市社区科普教育,不仅对促进城市社区政治、物质、精神、生态文明建设和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而且对巩固完善城市社区科普组织网络、大力提升城市社区科普服务功能等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长寿区科协相关负责人说。
据悉,近年来,长寿区各社区科普大学在区科协的指导下,严格按照《重庆市社区科普大学2021年指导工作意见》建设完善,截至2022年10月,长寿区共开设18个教学点。各教学点严格按照“四化八有”思路转型升级,实现了“课程设置科学化、师资队伍专业化、学员服务精细化、教学管理精准化”,做到了“有固定场地、有醒目标识、有科普e站、有科普书屋(架)、有规章制度、有办学特色、有经费保障、有档案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