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图片新闻如何堵住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漏洞科普进校园 美化新生活网课期间如何避免亲子矛盾
第11版:科技服务·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宇宙》
图片新闻
如何堵住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漏洞
科普进校园 美化新生活
网课期间如何避免亲子矛盾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12 月 2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何堵住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漏洞

梁丹

  近期发布的《2022年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显示,在“史上最严游戏防沉迷新规”落地一年后,未成年人游戏总时长、消费流水等数据大幅减少,超七成未成年人每周游戏时间控制在3小时以内。

  在未成年人游戏沉迷问题得到进一步控制和解决的同时,家长对未成年人游戏行为的监管仍待进一步加强。

  围绕未成年人游戏需求的租号、诈骗频发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文件,不断限制游戏企业向未成年人提供服务的时长。目前,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的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其他时间一律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在越来越严格的时间限制下,由未成年人游戏需求衍生而来的租号服务甚至是诈骗频发,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系统存在技术手段失效的情况。

  当前,大部分游戏对未成年人的识别依赖账号注册时的用户身份信息,而当未成年人冒用他人身份信息注册时,则能绕过防沉迷系统的监管。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徐笛和学生通过调研发现,通过上网租号摆脱游戏时间限制成为一种常见策略。同时,以“租号”为关键词查询百度指数,搜索峰值有规律地出现在周末、节假日前。

  此外,随着部分头部游戏公司引入人脸识别功能,疑似未成年人的用户会被系统弹出人脸识别二次认证。但同时,相关黑灰产业也在向更深的上下游寻找解决方法,如购买携带公民信息、照片甚至视频的人脸资料,从而帮助租号平台解决人脸触发问题,形成更大规模的黑灰产业链。

  家长须提高未成年人游戏行为监管能力

  尽管未成年人游戏账号的管理趋于严格,但未成年人使用家长的账号登录游戏,逃避网络游戏服务时段时长管理的情况依然存在。《2022年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显示,超过35%的家长允许孩子使用自己的身份注册游戏账号。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认为:“家长对身份证、支付密码等疏于管理,也是实际案例中孩子能进行充值的原因之一。”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未成年人事务治理与法律研究基地副主任苑宁宁发现,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案例中,不管是游戏沉迷还是消费退款问题,最终的共性都存在一定的亲子关系问题。

  “其实在网络空间中,就未成年人保护来说,并没有产生实质性的新问题,更多的是一种线下问题的扩大化和严重化。”针对数字时代的家庭教育问题,苑宁宁认为,父母需要通过借助家庭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尽力帮助未成年人实现自主管理

  “以往谈到未成年人保护时,很多人会从道德伦理的角度理解。但从今天的法律视角看,特别是从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发展看,保护的核心是未成年人的权利。”苑宁宁表示,一方面,由于未成年人对网络风险的抵御能力相对脆弱,所以在网络空间中,对未成年人的权利主要采取保护性的限制;另一方面,未成年人是不断成长发展的,如何在保护中平衡未成年人的发展权和自主权,是一个难题。

  “电子竞技正在日益地主流化和去污名化,电竞英雄也正像其他领域的优秀人物一样给人力量。”徐笛表示,父母希望尽可能地保护孩子在网络空间中的安全,但应该看到,网络空间已经成为新一代成长和发展的重要背景和舞台。

  “未来,网络空间的发展是不可回避的。我们要做的是搭建一个更安全的未成年人上网环境,并提供更安全、更友好的产品和服务。”苑宁宁说。

  面对未来的游戏和网络防沉迷工作,孙宏艳认为,“首先要对未成年人有信心,其次要能够多发挥他们的内驱力。我们总是讲平台、政府和家长担负着很大责任,但未成年人也有很大的自主性,应该帮助他们尽力实现自主管理。”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