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渐凉,羽绒服已经陆续上市。从今年4月1日起,GB/T 14272-2021《羽绒服装》新标准(以下简称“新国标”)正式实施,这也意味着,今年冬天将是新国标落地后的第一个销售季。那么,羽绒服市场发生了哪些变化?消费者购买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新国标正式实施,最大亮点是把“含绒量”修改为“绒子含量”。
“含绒量”和“绒子含量”,究竟有什么区别呢?在以往标准中,含绒量同时囊括了绒子和从绒子或毛片根部脱落下来的单根绒丝两种含量,而绒丝废料计入含绒量,容易给消费者造成错觉。
绒子的形状是像蒲公英小伞一样的状态,比较蓬松。绒丝的形状是一根一根的,没有蓬松感。以往的含绒量里既有绒子还有绒丝,但是起保暖作用的是绒子。
新国标实施后,只标注羽绒里面绒子的含量,绒子含量不低于50%,才能称之为羽绒服。消费者购买时只要看绒子含量,就大概能判断出羽绒服的保暖性能。此外,羽绒种类的标注只区分鸭绒和鹅绒,不再区分灰绒和白绒等。如果想选购一件合格的羽绒服,在选购时,还要注意看标识是否齐全,名称地址、安全类别、纤维含量、洗涤维护方法等是否标注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