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下水晶梨 结出致富果专心治痔三十六载 科普惠及10万人编者按
第08版:典赞·2022科普重庆年度科普人物(团队)
上一版 下一版  
种下水晶梨 结出致富果
专心治痔三十六载 科普惠及10万人
编者按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10 月 1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杨大可:
种下水晶梨 结出致富果

本报记者 沈静

  杨大可正在检查李子成熟情况。(受访者供图)

  人物名片>>>

  杨大可,共青团重庆市委兼职副书记,云阳县大果水晶梨种植协会副理事长,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党代表,中国青年创业导师,西南大学创新创业导师。2005年,他注册了无量山第一个品牌——“大可牌”水晶梨,创建了云阳县大果水晶梨种植协会。

  提及杨大可,人们自然联想到他的“大可牌”水晶梨。他出生在种梨世家,从爷爷开始,就种了几十亩果树。从小他就听爷爷说:“你对一棵树好,它就会给你回报。”小时候的他其实不太懂这句话的意思,直到大学毕业,他回到家开始种果树才明白其中含义。

  1999年,杨大可从四川大学毕业,带着西南财经大学毕业的女朋友,一起回到家乡——无量山,开荒种梨。他承包了288亩荒地,荒地全是石头,要整理成适合种果树的梯地,需要撬石头、清杂草,打一个个两尺见方的窝子,再施肥、种树,工程量之大,常人难以想象。

  村民说,刚开始创业时,杨大可带着妻子和父母起早贪黑,在乱石堆里开山劈石,垒石挖坑,一锄一锄地清理干净了200多亩地里的杂草,挖了3万多个标准树窝。之后,他又和父亲前往湖南怀化,引进了原产韩国的大果水晶梨种苗,一棵棵栽上。

  为了更好地照顾树苗,杨大可夫妇干脆搭个窝棚,直接住在山上。“冬天,山上寒风刺骨,我们手脚都长满了冻疮。”杨大可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还忍不住感叹,以为到了夏天,日子就好过了,没想到夏天更难熬,烈日下修枝、除草、追肥。穿衣服吧,热!脱了吧,太阳能把人晒掉一层皮。到了晚上,果园蚊子嗡嗡叫,让人整夜整夜睡不着。

  “难熬的日子也有馈赠,应了爷爷的话,你对树好,它会给你回报。”杨大可告诉记者,2002年,他们采摘了近3万斤水晶梨,创收6万元。

  “一人独富不如大家共富。”杨大可不满足个人致富,他走村入户,带领村民种梨致富。为消除村民疑虑,他和大家签订承包协议:提供果苗,实行三包(包成活、包技术、包回收),挂果后再付种苗款,成活率低于95%的由他补栽;种植期间,无偿提供技术;果实成熟后,以高于市场批发价收购。

  几年来他为果农提供技术指导1000多次,先后跨乡镇培训果农2000余户。

  现在,在杨大可的带领下,无量山周边开垦出3万亩果园,种出46种水果。从4月到11月,有车厘子、水晶梨、无花果、八月瓜、蒙娜丽莎李……一箱箱水果通过物流发往全国,赚回真金白银。

  如今果农通过种果树,人均年收入增长近10倍,几乎所有农户都住上了新房,家家户户都喝上了自来水,公路通到果园门口,光纤正在建设,电商平台有力支撑……基础设施达到前所未有的便捷。

  杨大可觉得,爷爷说的那句“你对一棵树好,它就会给你回报”,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最朴素的解读。而开启绿色银行的钥匙,就掌握在有知识、有本领、有担当的年轻人手里,只要他们愿意,希望的田野就一定给予他们回报,点亮他们美好的未来。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