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物简介: 刘洁,1986年生,中共党员,东北林业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者,黑龙江省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021年入选国家博士后100人选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人,中华建设管理研究会(CRIOCM)委员,黑龙江省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理事等。 |
“中国速度,以行动证明,人类能够控制住这场世纪疫情。”在第一届中国科技青年论坛人民生命健康专题分论坛上,东北林业大学副教授刘洁立足自身领域、行业特点,分享了她的抗疫与科研之旅。
演讲之初,刘洁展示了一组对比照——截然不同的剑桥大学。一张热闹非凡,一张万籁俱寂。连接它们的,正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而当时,她正在剑桥大学公派访学。
因疫情她本可以暂停公派留学,但刘洁坦言,她更希望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祖国贡献一份力量。为此,她选择留在了剑桥大学,依托于她所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展开了为期两年的合作研究——基于城市间人口迁徙的疫情防控政策效果评估。
“我们基于城市间人口迁徙的时空演变数据,精确描绘新冠肺炎疫情传播空间变化。”据刘洁介绍,基于武汉全城静态管理前的累计人口迁出数据,团队掌握了疫情即将暴发的城市名单,并对这些城市采取限制出行等措施。
“这一次的暴发源在武汉,下一次在哪里我们无从得知。”即便如此,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我们将中国42个主要城市分别设定为暴发源,模拟了相应的疫情传播模式。”刘洁说。
当疫情在全国范围内暴发后,他们迅速构建了城市间人口迁徙网络,定位具有传播速度快且范围广的超级城市,以及最具影响力的城市子群,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
从刘洁的口中,记者得知,当时已经有很多基于外国疫情数据的防疫措施效果评估,但这些研究具有明显缺陷。而在中国,依靠全民核酸和大数据流调可获取每日实时更新且可靠的疫情信息,为准确评估各类防疫措施的有效性提供了数据支持。
在全球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刘洁团队通过对比分析中国9个暴发过局部疫情的城市所实施的各类防疫措施,并基于各城市流行病学数据的动态演化趋势,评估了各类防疫措施的实际实施效果,最终制定了抑制新冠病毒传播的有效精准防控政策,确定了“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有效路径——“以快制快”“精准、高效和低耗封控”和“严格管理”,对于阻止和延迟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暴发具有显著效果。
(本报记者 魏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