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胜锋:致力于数字测算  为罕见病患者发声张华:救活一条生命  保住一个家庭关伟杰:与“呼吸”同频  发出科研好声音吕珑薇:助力数字医疗与再生医学创新转化董自亮:中医药研发之路任重而道远刘洁:抗击世纪疫情  彰显“中国之治”优势编者按
第08版:自立自强 创见未来 第一届中国科技青年论坛人民生命健康专题分论坛
上一版 下一版  
王胜锋:致力于数字测算 为罕见病患者发声
张华:救活一条生命 保住一个家庭
关伟杰:与“呼吸”同频 发出科研好声音
吕珑薇:助力数字医疗与再生医学创新转化
董自亮:中医药研发之路任重而道远
刘洁:抗击世纪疫情 彰显“中国之治”优势
编者按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9 月 2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吕珑薇:助力数字医疗与再生医学创新转化

  人物简介:

  吕珑薇,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攻口腔颌面部组织修复与再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0余项,在国际知名杂志发表SCI论文40余篇,获中华口腔医学会科技奖一等奖、IADR中国分会“杰出青年学者奖”、全国口腔生物医学“优秀青年研究”一等奖等奖项。

  前不久,一位年近七旬的王大爷专程来到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寻求口腔颌面部修复。

  原来,王大爷因患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在当地进行手术后留下了大面积的皮肤、肌肉等软组织缺损,以及颌骨、牙齿等硬组织缺损。虽然肿瘤得到了控制,但这样的面部情况让王大爷感到痛不欲生,喝水、吃饭、与人交谈变成了遥不可及的奢望。

  “要想修复,面临两个难点:一是印模在口内的流动极易造成患者的误吸,有生命危险。二是材料硬固后难以将内部较大的部分从较小的开口安全、完整、不变形地取出。”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副主任医师吕珑薇说。

  如何解决这样的难题?吕珑薇所在的团队作了认真的分析,制定了科学的方案。他们研发的全程数字化治疗流程,让大量的患者从绝望走向希望。

  “全程数字化治疗流程的第一步是分别通过口内扫描、面部扫描和CT来获取病人的三维口内信息、面部信息,以及颌骨信息。”吕珑薇介绍,将这三部分信息进行多源数据配准与融合,获得具有牙齿、骨组织、皮肤、黏膜等精确数据的三维虚拟患者,从而避免了传统方法制取印模带来的诸多问题。

  数字化技术为口腔颌面部组织修复与再生提供了科技支撑。这样就可以在三维数据上进行义齿和面部修复体的数字化设计与制作,再通过3D打印获得最终的修复体。

  终于,王大爷的口腔颌面部修复获得了成功,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数字医疗与再生医学犹如鸟之两翼:一方面修复材料能够替代缺损组织,快速解决临床问题;另一方面修复材料将与数字技术相结合,为真正意义上的组织再生奠定基础。

  “走产学研医道路,是推动数字医疗与再生医学创新转化的必由之路。”吕珑薇说。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0余项,在聚焦口腔数字医疗与再生医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获得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奖项。通过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组织再生材料,不仅大大降低了治疗成本,而且实现了国产替代和国际领先。

  “每当看到患者修复后,患者和家人喜悦的心情就深深感动和鼓舞着我。”吕珑薇表示,患者的幸福是我前进的最大动力,给了我迎难而上的信心和勇气!

  (本报记者 刘壹刀)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