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柚子产业基地、开展技术培训、开设科普论坛……在潼南区宝龙镇上,重庆市农技协联合会的“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行动”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当中。此前,市科协印发了《开展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行动方案》,为落实该方案,重庆市农技协联合会、宝龙镇政府、潼南区科协签订了《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合作框架协议》,围绕柚子、水稻、桃、蔬菜等农业产业开展全产业链服务。
“我们通过几次实地走访调研,发现部分村民的思想还是比较保守,文化程度也不是很高,缺乏适用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西南大学谢让金副教授表示,2021年5月至8月,市农技协联合会组织专家15人次,3次深入宝龙镇豆桥社区、山坪村、白庙村、严寨村、长新村等9个行政村(社)进行了实地调研。针对上述情况,市农技协联合会制定了“产业帮扶”的工作思路,规划了详细的实施路径,即“确定帮扶产业,开展技术培训;整合社会资源,共建产业基地;壮大集体经济,探索统购统销”的实施路径。
“潼南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这里的气候温暖而潮湿,正适宜柚子的生长。”专家服务队成员姚廷山博士解释道,专家团队在考察了潼南区宝龙镇的产业格局后,根据村域经济发展特色,市农技协联合会与宝龙镇豆桥社区、山坪村等村社共建柚子产业基地。市农技协联合会第一年为该镇柚子产业投入5万元资金支持开展技术培训和新技术推广,助力产业基地高质量发展。以后每年投入不少于1万元建立产业发展长效机制,确保农民后续产业发展稳定。
目前,专家服务队成员姚廷山博士团队编写《柚子全产业链服务方案》,开展柚子适用技术培训5场次,受益柚农近300人次,柚子幼树修枝整形近300亩。
针对村民文化程度较低的问题,市农技协联合会联合西南大学、潼南区科协等单位利用“全国科普日”“农民丰收节”“三下乡”“学雷锋纪念日”等节日在宝龙镇及相关村社开展科普宣传、科普讲座、科普论坛等活动。先后举办川渝毗邻镇产业发展合作论坛暨重庆·潼南第七届柚子采摘节活动,科技小院助力产业振兴论坛等,赠送《新冠肺炎防控知识手册》《垃圾分类应知应会手册》等科普读物,以此不断推动群众知识文化更新,提升农民科学素养。
据了解,长期以来,商务部等部门倡导和推动消费扶贫。市农技协联合会将以市场为导向,探索社会组织以结对帮扶点为农副产品采购点,积极动员会员单位对宝龙镇进行结对消费帮扶。
“我们将继续帮助宝龙镇产业升级,延长产业链,持续增强其造血能力,为涉农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的‘宝龙模式’。”市农技协联合会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