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条件下生长的小米,如果颜色越黄品质自然就越好,如果是人工染色的,颜色越黄就越不好,并且食用后还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那么,我们该如何鉴别小米的品质呢?
小米颜色越黄越好吗
黄小米的黄色来源于类胡萝卜素、玉米黄素、叶黄素等,通常黄小米颜色越黄,营养价值就越高,但是在自然生长前提下,如果是“人为加工染色”的黄小米,就另当别论了。
新鲜的黄小米颜色为偏黄或者是金黄色,看起来有光泽,但是并不是越黄的越好。纯的有机小米颜色反而不是那么黄,有些商家通过给小米加深颜色、抛光来增加亮度,当作优质的黄小米售卖,区别的方法就是看看黄小米光泽度是否正常,小米放在手心搓一搓,看看有没有掉色的现象。
传统目测方法并不能准确判断小米品质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挑选小米时,往往会根据小米的颜色来选择,觉得颜色越黄越好,其实不然。如果小米添加染色剂,加深黄色,消费者选购后食用就会影响身体健康,为了鉴别小米的颜色,管控小米的品质质量,可在标准光源箱中对小米的颜色进行目视检测。
小米的颜色区分方法主要是通过肉眼直接观察,不过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由于光源、观察角度以及环境色彩等多种因素,可能导致小米颜色评价结果出现偏差。为了提高小米颜色检测的准确度,可以在统一的观察条件下进行测色。
传统的测色是利用人眼在一定条件下对颜色进行比较的过程,比较方便。但传统目测方法并不能准确判断小米品质。在仪器测色配色应用日趋广泛的今天,传统的人工测色方法依然不可缺少。但是人工测色结果的影响因素很多,它与人的生理、心理感觉及客观条件有着密切的联系,具体来讲主要有观察者感觉、照明条件、背景、被测样品的表面状态(光洁或粗糙)、大小、形状等,因此对于人工测色方法需要规定一些基本条件来增加测色结果的同一性和可靠性。标准光源箱就是用于人工测色的照明灯箱设备,帮助对色人员人工目视检测产品色差问题。
在工业化的生产过程中,为了快速评定产品的颜色,往往会采取抽样检测的方式,对抽检的试样与标样颜色进行比对。为了统一对色时的光源环境,就可以使用对色灯箱。市面上的对色灯箱往往配置了多种标准光源,包含D65人工模拟日光、F系列荧光灯光源以及UV紫外光源,具有颜色评定、色差检测、同色异谱以及荧光物质检测等多种功能,从而帮助企业更好地管控产品的外观颜色。
相关链接>>>
挑选小米方法
1.闻味道
挑选黄小米的时候可以闻一闻,真正优质健康的黄小米是带有粮食的清香味道,没有其他异味。
2.看颜色
因小米的品种不同,颜色也各有差异,品质好的小米颜色会呈现微微的淡黄色,黄小米中的黄色会见光分解,然而陈米通常会因为脱色而呈现发白的状态。
3.看光泽
品质好的小米色泽均匀,而染色的小米通常光泽较暗,颜色不均匀,有些胚芽处甚至发黑,如果还是不好分辨,可以选择专业仪器设备检验。
4.看手感
抓一些黄小米在手上,染过色的黄小米会发油、发黏;而优质的黄小米流散性好,干燥性强,流沙一样的触感。
5.水洗法
用温水清洗,也可以辨别。正常的黄小米温水清洗后的水颜色不黄,而染色黄小米清洗后的水会发黄。
6.白纸捻搓法
黄小米温水或嘴哈气浸湿后,取干净的软白纸捻搓黄小米,纸上如有黄色说明染色。
7.熬煮法
陈小米由于长期的放置,细胞壁硬化,所以熬煮后黏度糯性大不如前,黏稠度不如新米好,而且香味很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