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肖仁荣对羊场监测发现的人畜共患病进行处置。 受访者供图 |
“喂!请问您是畜牧兽医渔业中心的肖专家吗?我是一个养殖户,想请教您一下……”“这是长期饲喂酒糟和精料导致牛前胃迟缓,要暂时停喂酒糟和精料,改喂牧草等易于消化的饲料,多给饮水……”6月10日一大早,南川区畜牧兽医渔业中心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肖仁荣接到咨询电话时,马上放下手里的工作,仔细聆听养殖户遇到的问题,并认真解答。
类似于这样的电话,肖仁荣不管是在单位或是在家里都经常接听到。每次来电,他都会耐心细致地为养殖户讲解,有时还亲临现场进行指导。
在很多人看来,基层兽医这一职业不够高大和体面,但对肖仁荣来说,从事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指导与服务工作的34年中,他一直乐在其中。
1967年5月,肖仁荣出生于重庆市合川的一个小山村。在他年幼的时候,饲养禽畜是大多村民的重要经济来源,但由于养殖技术落后、求医困难,乡亲们经常因为大量家禽家畜死亡损失惨重,生活更加贫困。家乡的落后面貌使肖仁荣产生了奋发图强、献身畜牧业的强烈愿望。为此他努力学习,1983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四川农业大学兽医学专业,朝着梦想迈进了一大步。
1988年7月,肖仁荣大学毕业后进入南川县畜牧局成为一名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工作之初,他通过调研发现,南川县地域广阔,发展畜牧业具有较大的潜力,但是养殖技术落后,资源开发利用不足,尤其地方畜牧品牌效应不响。于是肖仁荣决心钻研现代畜牧兽医新技术,充分开发利用畜牧资源,提升科技含量,创建出属于南川的畜牧名片。
打铁还需自身硬。为练好“内功”,成为行业中的“专家”,他建立了南川第一家动物医院,不断在生产实践中学习和总结经验。只要养殖户有需求,他就会毫不犹豫地背上药箱出发。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参加工作以来,肖仁荣先后主持实施了重庆市优质瘦肉猪产业、草食牲畜(牛羊)产业化百万工程、涪陵水牛等产业建设项目。在他的帮助下,如今南川拥有涪陵水牛、南川鸡遗传资源等多张地方畜牧名片,年增创畜牧产值5亿多元。
“作为基层畜牧兽医技术工作者,能发挥专业特长为养殖户排忧解难,让产业兴旺,农民增收,让我感到特别满足。”肖仁荣笑着说道。
除了兽医工作,作为科技工作者,肖仁荣还肩负着科研重任。
带领团队参与完成的“重庆地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原变异及免疫防控技术研究”攻关项目获得了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编著出版《畜禽养殖与防治技术》《畜禽病毒性传染病》等著作8部,发表论文30多篇……繁忙的工作之余,肖仁荣从未停止过对新技术的探索。
多年以来,他不仅把畜牧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还将个人的“小我”融入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大我”。
2009—2021年,我国向吉布提派出四期高级农业专家队伍,肖仁荣担任临床兽医专家兼组长,是唯一一位四期项目全程参与的中国农业专家。
在吉布提工作期间,他带领专家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开展了临床兽医、实验室兽医、海水养殖、农林种植等各领域的新技术试验、示范、培训项目20余项,受益农牧渔民达到50万人次,填补了外方海水养殖、兽医兽药、实验室诊断、种植技术等多项空白。为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讲好中国故事作出了突出贡献。
2021年3月,年近54岁的肖仁荣完成援助任务,回到了重庆。如今,在南川的乡镇畜牧兽医水产站、金佛山区的畜牧养殖场,经常可见肖仁荣进行现场指导的身影。
“未来我将尽己所能,继续为我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目前,我已经报名参加第五批援非专家团队,只要党和祖国召唤,只要人民需要,我将义无反顾地冲上一线。”肖仁荣满怀信心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