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米”的分量黄布油伞夏日青山入梦来雨季防汛
第16版:科技生活·巴渝文学
上一版    
“一碗米”的分量
黄布油伞
夏日青山入梦来
雨季防汛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6 月 1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普文学

“一碗米”的分量

任蓉华

  作为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在中国,一碗米可以变化无限,做出林林总总的糕、粿、粉以及特色餐点。数千年来,各种各样的米食,使中国人口里带着米香,悠游于天地岁月之间。《中国米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5月)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首版后,便在全球华人地区引起极大反响,它既是一本汇集了两百多道米食的食谱,更是一部探究稻米文化,留存米食艺术的志书。

  把生米煮成熟饭,是中国人对稻米的最传统食用方式之一。煮饭多加水,便成了粥。《说文解字》有“黄帝初教作糜”之说,可见中国人食粥的历史源远流长。懂得如何煮出好吃的饭后,中国人又进一步发展出用米粒烹制各色食物的绝技,口味各异的饭团、粽子,便是明证。自古以来,乡村农民或出远门的人身边常带几枚饭团,直到今天,街头热气腾腾的饭团摊贩,依然吸引着过往行人驻足。甜味、咸味、红豆、虾米……简朴的饭团,经过巧手慧心的处理,变得格外诱人。至于粽子,在中国人的餐桌上更是名目繁多,且不提其中滋味,仅以形状区分,就有角粽、锥粽、枕头粽、秤锤粽、四方粽、筒粽等。书中介绍,相对于北方的传统小枣粽,广东的裹蒸粽堪称“巨物”,足有三斤重,它内容也颇为丰富,“一层米,一层绿豆仁,上置一圈五花肉,中间又放烧肉,外加咸蛋黄,以及香菇、虾米、栗子……足够撑饱一家人的肚皮。”

  中国人吃米几千年,对米的性格摸得精通熟透。菜点中的米粒往往超越了作为配食的地位,跃升为餐宴上的主角。纯以米为主的,有筒仔米糕、南瓜糯米饭、米布丁、米色拉、八宝饭、蛋炒饭等餐点。书中提到,“金包银”是有名的炒饭,蛋液均匀地裹在银白色的米粒上,形成悦目的黄金色泽。天天吃饭,但不见得真正仔细端详过一粒稻米。该书还以显微镜的视角,逼近审视一粒骤然增大数百倍的稻米:它像一枚鸡蛋,揭去一半表壳后,可以清楚地看到基部的胚芽。整粒稻米包含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矿物质、脂肪、维生素等复杂成分。靠了这些养分,胚芽才得以发育成一株稻子。书中特别指出,我们若想吸收稻米全部的营养,就得吃糙米,因为糙米蕴含丰富的、足以维持胚芽萌生新生命的全部营养,对于人来说,也是营养最完整的纯天然食品。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