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检测是预防疫情的重要手段。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对社会关切的核酸检测热点做出集中回应。
长期居家人群没必要频繁核酸检测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表示,低风险地区、低风险人群以及长期居家人群,没有必要进行频繁的核酸检测。核酸检测的重点应该放在高风险人群、高风险岗位工作人员以及有疫情的地区。
据介绍,封控区24小时内完成首次全员核酸检测,管控区48小时内完成首次全员核酸检测。中、高风险地区和封控区、管控区人员不得外出,疫情发生地的低风险地区和防范区确需出行的,需要持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不断提高核酸检测的便民性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介绍,“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开展高效便捷优质的核酸检测非常必要。为提高核酸检测便民性,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合理设置核酸检测点。采样点要进行网格化布局,指导地方根据人口数量、人口分布、地缘交通等因素来科学规划采样点布局。
第二,及时公布采样点信息。通过官方网站、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公共服务小程序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公众及时公布采样点。
第三,弹性安排采样时间。根据群众的时间需要弹性安排采样时间。
第四,及时反馈和更新检测结果。检测机构完成检测以后,相关部门要及时将检测结果同步到健康码等平台,让公众能够尽快地查询到自己的检测结果。
及时纠正核酸检测的非法强制措施
贺青华表示,疫情发生地应该根据当地的疫情形势和防控需要,依法、科学组织好核酸检测工作,明确核酸检测人群、区域范围和频次,做好宣传、组织和引导工作。同时,也呼吁广大群众依法遵守疫情防控的相关规定和要求,积极配合开展做好核酸检测。
对核酸检测机构设立“红绿灯”
为进一步加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全链条监管,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近日专门做出部署,从严格检测机构和人员资质管理、规范样本采集保存和转运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
“对核酸检测机构设立‘红绿灯’制度。”郭燕红说,在依法准入时,对符合条件的主体实行“绿灯”审批,同时坚决落实“黄灯”整改、“红灯”退出机制。
环境样本检出核酸阳性不等于有活病毒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所长许文波表示,活病毒、死病毒、完整病毒颗粒制备的灭活疫苗,都含有新冠病毒的核酸,可检出核酸阳性。环境样本检出核酸阳性不代表环境中一定有活病毒。如果环境样本中检出核酸阳性,可简单理解为有新冠病毒的核酸。但是否有活病毒,要进行很严格的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