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神舟十四号飞船载着新的“太空出差三人组”抵达中国空间站。直到飞船发射前一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才对外公布了三位航天员的名字。这使得航天员的身份愈加神秘。迄今为止,只有不到600人进入过太空,他们经历过常人难以想象的严格选拔和训练。如果你也想当航天员,需要经历哪些步骤呢?
A 初选
1995年,我国开始选拔航天员。当时的条件包括:有坚定的意志、献身精神和良好的相容性,身高在160~172cm之间(2009年放宽至175cm),体重在55至70kg之间。年龄为25至35岁,大专以上学历,必须是歼击机或强击机飞行员,累计飞行600小时以上且飞行成绩优秀,无等级事故,无烟瘾酒瘾,最近3年体检均为“甲等”。
由此可见,要想成为一名航天员,你先得是一名空军飞行员(或科研院所的航天飞行工程师和科研单位的载荷专家),经过几年至十几年艰苦的训练,达到数百小时以上的“驾龄”,成功处理过空中的紧急情况,才有可能通过最初的筛选。
初选过后,还有好几轮训练和选拔,从身体、心理、综合素质等进行全方位考察和筛选。你的同伴从上千人到只剩下几十人。现在,通过选拔的你们将组成航天员大队,进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在这里,航天之路才开始。
B 训练
中国航天员的训练项目,共有8个大类200多个科目。每完成一项,你都将离太空更近一步。
超重耐力适应性训练,将令你承受8倍于体重的压迫,同时还要做出预定动作、回答问题。其间肌肉会严重变形,呼吸困难。鲜红的停止按钮就在手边,却从未有人按过。随后,你蒙上眼睛,坐在一把高速旋转的座椅上,体验15分钟天旋地转的前庭功能训练,呕吐是初训者的常规反应。此外,在太空中血液会涌向脑部,所以训练中你需要头部向下躺在一张床上,以适应这种血液的重新分布。
在综合实战演练中,你都是通过数字仿真系统身临其境体验太空的工作方式。但有一些仍然需要“身体力行”。比如模拟微重力状态下的出舱活动。在中性浮力水槽中,你要身带铅块沉入水底,持续4~6小时训练,每次训练完后都脱力到拿不稳筷子。到后来,连海上救生和野外生存等高强度训练都已经难不倒你。
C 学习
除了身体素质训练,你还接受了心理训练和专业知识学习,包括天文学、空气动力学、发动机原理、医学、心理学、动物学、植物学。尽管在乘组分工上,航天驾驶员和航天飞行工程师主要负责直接操纵、管理航天器以及开展相关技术试验,载荷专家主要负责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的在轨操作。但同为航天员,对空间站舱内外设备及空间应用任务相关设施设备的安装和调试,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以及进行日常维护维修都应该有基础的了解。
训练持续了3~5年,你数不清错过了多少与家人相处的时光。即便如此,你也可能长期作为后备航天员,直到退役也无法真正上太空。
万幸,你终于等到发射这一天,与两名同伴正式入选乘组,准备进驻中国空间站。在卫星发射中心,巨大的运载火箭已经矗立在塔架上。你们换上舱内航天服,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进入发射舱。舱门关闭,一项一项做完准备工作,你看到倒计时面板上显示最后一分钟:3、2、1、点火!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