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里发现儿童青少年抑郁症诊断物质在重庆布局建设首批加氢综合能源站
第05版:创新争先 自立自强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血浆里发现儿童青少年抑郁症诊断物质
在重庆布局建设首批加氢综合能源站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5 月 3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周新雨
血浆里发现儿童青少年抑郁症诊断物质

重庆日报记者 李珩 见习记者 云钰

  门诊、科研、教学、管理……最近,重医附一院精神科副主任周新雨来到开州区人民医院挂职副院长,这让他不得不多头跑。

  虽然忙,但科研工作没落下,这位年轻的教授、博导,正在搭建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的人工智能心理咨询平台。“我愿做照进孩子生命缝隙的那束光。”5月17日,周新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跨行”进入精神科,用专业知识帮助孤独无助的孩子

  今年34岁的周新雨是重庆垫江人。考入重庆医科大学攻读神经内科时,在导师、著名神经病学家谢鹏教授的指引下,周新雨接触到“儿童青少年抑郁症”,虽然这和他的专业不算吻合,却深深吸引了他。

  周新雨回忆,有一次,他跟着导师上门诊,碰到一个13岁的抑郁症女孩,小女孩在一个纸团上写的诗令周新雨震惊——

  “我是坏种子/不发芽/不长大/也不结果/我该被打碎/枯死/被烧焦也无妨/就让我永远留在孤独中吧/我不会变好”

  从那时起,周新雨决定要用专业知识去帮助那些孤独无助的孩子。

  2016年,周新雨博士毕业后,选择到精神科做医生。

  提出儿童青少年抑郁症唯一药物治疗新方案

  到底哪些药物对治疗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有效?曾经,这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

  “但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临床大数据,捕捉到其中端倪。”2016年,周新雨带领团队启动了针对儿童青少年抑郁症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的网络荟萃分析研究。

  “当时我们遇到技术瓶颈。”周新雨立刻组建了攻坚小组,跨专业学习数学建模和软件编程。

  一年后,他们终于掌握了相关核心技术,并成功建立了全球最大的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临床试验数据库,提出唯一药物治疗新方案——周新雨团队得出结论,12种抗抑郁药物中只有氟西汀1种药物对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效果显著。同时,他们还指出,儿童青少年在使用一些抗抑郁药物的过程中,有一定几率可能增加自杀的风险,因此,医生应密切监视用药情况。

  2016年,周新雨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将该研究论文发表在全球顶级综合医学期刊《the Lancet(柳叶刀)》上,这也是我国精神医学领域医生在此期刊发表的第一篇论文。该研究成果还被收录到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等多个国际权威医疗指南,指导全球精神科医师临床实践。

  发现儿童青少年抑郁症血浆独立诊断标志物

  2018年,周新雨团队启动了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血浆代谢组学研究。他联合国内多家医疗机构,建立全国最大的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生物样本库。

  通过对比抑郁症患者和健康人群的血液成分,并进行反复的试验、核对和测算,他们在全球首次发现了一种叫Inosine的物质,可作为将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独立诊断标志物,相关研究发表在国际精神医学权威期刊《Molecular Psychiatry(分子精神病学)》。

  “通俗来说,就是通过验血,就能初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抑郁症。”周新雨说,这种“验血辨症”的方式,在实验中能达到70%-80%的准确率,目前,他们正在合作开发诊断试剂盒。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