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难免会有头疼脑热,而这时,“家庭药箱”就起到了快速解决病痛的用处。不过,目前网络上的家庭必备药品种类繁多,真的有必要都储备吗?各种版本“家庭必备TOP10药品”,又该如何选择?
根据健康情况
其实,并没有什么所谓的“家庭必备TOP10药品”,根据家庭成员的健康情况来储备药品,才是适合自己家庭的最优选择。
比如:单一安全的退烧药,适合感冒发烧的临时处置;适合自己或家庭成员的感冒药,从起效快慢的角度来看,西药会更适合储备;外用的跌打损伤和创可贴类,一般可以不用储备口服止痛药;治疗蚊虫叮咬的外用药,可以根据经验选择一种对自己或家庭成员最有效的药品;以及体温表、血压计、血糖仪等测量工具。
根据家庭成员情况
如果家中有儿童的,应该储备儿童用退烧药和温和安全的止泻药。
儿童用退烧药:儿童高烧容易引起惊厥,通常体温高于38℃左右时要及时退烧。即使家长带孩子到儿童医院就诊,分诊台也会先给予退热,再让家长排队候诊。
温和安全的止泻药:儿童容易腹泻,如果不是细菌所致,而是腹部受凉、消化不良所致,可以适当给予肠益生菌,或者选择蒙脱石散来止泻。发生严重的腹泻导致脱水时,应及时到医院补液治疗。
如果家中有高血压、糖尿病或冠心病的老年人,除了储备常规的降压、降糖和冠心病药品外,还应该储备一些急救药品,如硝苯地平普通片(当收缩压突然升高到180以上时紧急舌下含服,并迅速拨打120)、葡萄糖粉(用于低血糖急救)、硝酸甘油片剂或气雾剂(心绞痛发作时舌下含服或口腔喷雾急救使用,不用时不要打开包装,保存期更长)。
如果家中有医生确诊的皮炎、湿疹患者,可以储备一些温和的外用软膏,不宜长期使用含“激素”的药膏,并且不建议配备抗菌消炎的软膏,因为普通人无法判断是感染性还是病毒性皮炎,所以不可盲目使用抗菌消炎的软膏。
家中不宜储存过多、过杂的药品或保健品,盲目储存过多药品容易过期造成浪费。一般来说,如果6个月到1年之内都没有用过的药品,都是可以不必要储存的药品。
科学管理家庭药箱
家庭药箱如果不科学管理的话,容易造成过期浪费、重复购药,严重时候还可能导致用药安全事故,比如误用误服。因此,一定要重视对家庭药箱的科学管理。
用药安全
药品尽量分类储存,做到外用药和内服药分开,儿童药与成人药分开保管。
如果家中有儿童,药箱一定要设置儿童保险装置,避免儿童误食;如果家中老人有视力不佳的,则建议用大字标记在药盒上,并注明用途和有效期。
定期清理家庭药箱,查看有无变质药品(比如颜色变化、潮解、霉变等),如药品已经过期,则一定不要再服用。过期药品可以溶解在水中倒入下水道,也可以交给医疗机构代为销毁,不能扔到垃圾桶,避免有人捡拾误用。
家庭药箱应放在干燥、阴凉、避光处,如果家中有糖尿病患者,其使用的胰岛素等特殊药品则应放在冰箱冷藏。
合理用药
感冒后必须经过医生确定才可以使用抗生素,不可滥用,因为抗生素对引起感冒(流感或上感)的病毒是无效的。
2岁以下儿童不可以随便喂食复方感冒药,如果发烧在38℃以上,则需要及时退烧,并且立即到医院就诊。
在接受正规药品治疗时,不可以随便自行合用保健品或者滋补品,以免药品和保健品“打架”,给身体带来损害,影响疾病治疗。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忌乱用药品,必要时须到医院就诊,咨询专业药师后再用药。
经济实用
尽量对家庭药箱的药品登记造册,记录内容包括:药品名称、用途、用法用量、剩余数量、有效期和失效期。
使用不频繁且用量小的药品,在储存时,数量一般用最小包装,以免造成浪费。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