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建立之初,太祖朱元璋下诏在自己的家乡建造新都,定名为“中都”。规模十分宏大,但却在6年后即将完工的时候,又以耗费为由停止了修建。遭到罢建的中都是明初第一座按照京师规制建造的都城,曾被誉为“中国古代完备宫殿的蓝本”,深刻影响了明清时期南京、北京的城市布局。
罢建时,中都已初具规模,城垣、宫殿、中央官署、坛庙,及建成时留下的窑址、石料厂等,共同构成了现今庞大的明中都遗址群。2015年起,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故宫博物院、山东大学等,在明中都遗址开展了持续的考古发掘工作,取得重要成果。特别是揭露了明中都前朝区主殿的布局,还发现了我国古代宫殿基址里出土的体量最大的石础。
明中都在设计之初就严格遵循传统的对称原则,着重突出中轴线上的宫阙和建筑布局。宫城规模84万平方米,较北京故宫的72万平方米,还大12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