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置办年货是中国寻常百姓家不可或缺的头等大事,在物质丰富的消费时代,办年货也正在成为一种仪式,让人在忙碌的喜悦中感到年的到来,在琐碎却温暖的仪式里,传递脉脉温情。吃的、穿的、带的、玩的、供应的等,市场商品极大丰富,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不需要的。充满创意的年货和个性礼物如今已成为年轻人的首选。可印上自己照片的春联、带着生肖图案的公仔、绿色健康的食品、可折叠的红包等个性年货,满足了年轻人过时尚大年的愿望。
创意红包
传统意义上的红包也叫压岁钱,是过农历春节时长辈给小孩儿用红纸包裹的钱,也是孩子们新年最盼望的礼物。据传明清时,压岁钱大多数是用红绳串着赐给孩子。民国以后,则演变为用红纸包裹。现在泛指包着钱的红纸包,用于喜庆时馈赠的礼金。在中国粤语区,红包被称为利市(俗作利是、利事、励事),是将金钱放置红色封套内做成的一种礼品。
而今红包样式有多种,热议的折叠式红包、拉风的发射式红包、可爱的压岁布偶红包等,其中的创意元素也折射出人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创意春联
春联,又称“春贴”“门对”“对联”,是中国人农历新年必不可少的年货,大红底、大黑字的传统春联,仍是绝大多数国人的选择。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人们过年的重要习俗。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年红(春联、福字、窗花等)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避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只许晚上不睡觉,不许稿子写不好”“储蓄卡非常满,信用卡自动还”。春联内容的千篇一律对于年轻人的吸引力大打折扣,但一些不甘平淡的年轻人总是想到了奇妙的文案,为门楣多了几分精彩,为春联添了几分创意。
创意鞭炮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鞭炮有2000多年的历史。鞭炮在说法上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称谓从爆竹、爆竿、炮仗和编炮一直到鞭炮。没有火药和纸张时,古代人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这虽然是民俗传说,但却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在现代,人们在传统节日、婚礼喜庆、各类庆典、庙会活动等场合几乎都会燃放鞭炮,特别是在春节期间,鞭炮的使用量超过全年用量的一半。
象征着甜甜蜜蜜的糖果,一定是年货中不可缺少的食品。童年里的糖果,依旧是孩子们的独宠,如何将糖果吃得有新意,脑洞大开的人们将糖果的创意牵引到鞭炮上,将糖果制作成一串串样式新颖、款式独特的“糖果鞭炮”,让孩子们吃得开心,玩得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