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后体育培训业的担忧与期待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需要更细密的关怀引进衡水教育资源 打造巴渝品牌中学
第11版:科技服务·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双减”后体育培训业的担忧与期待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需要更细密的关怀
引进衡水教育资源 打造巴渝品牌中学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10 月 2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需要更细密的关怀

王学男

  国务院在印发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中,明确提出“增强儿童心理健康服务能力,提升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要求。

  近两年新冠肺炎疫情的隔离防疫与在线复课的常态化,都在不同程度上加剧了中小学生的负面情绪。移动互联网带给中小学生一个完全开放的信息世界。在独立、正确的价值观尚未形成时,西方文化背景的多元价值观迅速涌入,碎片化的认知方式使他们容易与同伴、家长和教师形成文化和心理代沟。这就导致了他们在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上衍生出严重的心理问题。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是高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及其现代性对每个生命个体带来的冲击;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是短期内不断迭代的智识和快速发展的人的智力,与本身人的进化过程中应有的心理健康发展阶段的不匹配。那么,面对当下严峻的情势,如何作出一些积极有效的应对呢?

  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与社会、家庭形成合力,为学生搭建他们适应现实生活的支架,而不仅仅是保护层。第一,扭转传统观念,给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更多关爱与关注。第二,教师和家长要有意识地关注中小学生一些内隐的心理行为或异常的外显行为及其变化。第三,家校有效沟通是解决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前提,同时也应适当引入社会专业力量加以辅助。第四,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形成积极良性的氛围,在学生有需要时随时、及时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在作出专业判断后及早干预、跟踪和治疗。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