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后体育培训业的担忧与期待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需要更细密的关怀引进衡水教育资源 打造巴渝品牌中学
第11版:科技服务·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双减”后体育培训业的担忧与期待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需要更细密的关怀
引进衡水教育资源 打造巴渝品牌中学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10 月 2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双减”后体育培训业的担忧与期待

新华社记者 树文 王恒志 周畅 朱翃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7月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新学期伊始,各地纷纷出台“双减”落地政策。

  “双减”之后“多出来的时间”做什么,成为学校、家长手中的新“考题”,体育正在很多地方成为答案之一。

  “双减”之下

  学校、家长怎么选?

  9月新学期一开始,各地家长和学生们就感受到了新变化。最明显的就是课后服务,放学时间延长,孩子可以在学校做作业,也可以参加文体社团活动,对家长来说,这是一个好消息。

  也有家长表示,“双减”骤至虽然让他们有如释重负的感觉,但焦虑感仍在,还多了些彷徨与担心,“没了辅导班孩子的学习怎么办?”

  “双减”政策在各地的落地不仅在于“减”,还在于“加”,在学业“提质增效”的基础上,体育、艺术等门类正成为填补“双减”之下学校课后服务内容的主力。

  “双减”之中的体育机会

  在合肥市师范附属第二小学的课后服务列表里,分别设置了个性化课程和社团俱乐部课程,包括足球、啦啦操、射击、武术、田径、击剑、篮球、跆拳道等多个体育项目,目前学校共有730名学生报名参加。

  合肥市师范附属第二小学校长孙朝莲说:“双减政策下,学校、家庭、社会越来越重视孩子们的体质健康。从学校课后服务报名情况来看,足球等球类运动、武术、棋类等都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项目。这非常符合我们培养的最终目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双减”之所以被看作体育的机会,源自长期以来孩子们的体质“痛点”。

  教育部发布的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显示,2019年全国6至22岁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为23.8%,虽然各年龄段优良率较2014年均呈上升趋势,但分化较为明显,初中生增长5.1个百分点;高中生增长1.8个百分点;大学生仅增长0.2个百分点,基本上没有增长。

  分析人士认为,这与孩子们没能真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有很大关系,初中有中考体育加分的指挥棒,无论家长还是学校都比较重视,高中虽然没有了指挥棒,但体育课仍有保证,到了大学阶段则基本全靠个人习惯和自觉。

  越来越多人从“双减”嗅到了机会。据央视财经的报道数据显示,“双减”发布以来,体育、艺术类教培机构新增3.3万余家,比去年同一时段的增长翻了近一倍。

  “双减”之中的体育忧患

  “玩家”大量涌入,“市场”是否真的够大?目前很多学校存在严重缺乏专项体育老师的问题,一些体育社团和课后训练基础较好的学校适应较快,而一些基础薄弱的学校很难开出令家长、学生满意的课程。

  一边是嗷嗷待哺的课后服务缺口,一边是雄心勃勃的大批入场者,看似能一拍即合的场景却并没出现。

  据调研,家长们对学校体育师资普遍缺乏、如何避免出现“培训班跑路”现象、参加校外体育培训是否会影响孩子学业等问题依然存在担忧。

  这些问题,是现在的学校、学生和家长、培训从业者以及管理者都必须面对并得到解决的问题。“双减”对体育培训业是机遇,更是挑战,若不解决好这些问题,目前相对“低门槛”的体育培训业恐将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一片“红海”。

  显然,无论是教育界、家长还是体育培训资深从业者都很清醒——市场虽然很大,但教育的事不能变成生意,紧随政策红利席卷而来的,更可能是泥沙俱下,太多人眼中的“蓝海”也有可能是一片“红海”,当前最重要的还是立好规矩、建起规范,让全社会能真正形成体教融合的合力,因为“双减”的终极目的,同时也是教育部门和家长们的终极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育人。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