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事业正在由大向强迈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优秀涉外法治人才
第03版:党的旗帜在科技界高高飘扬
上一版 下一版  
中国航天事业正在由大向强迈进
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优秀涉外法治人才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7 月 2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包为民:
中国航天事业正在由大向强迈进

重庆日报记者 张亦筑 见习记者 张凌漪

    包为民接受记者采访。重庆日报记者 罗斌 摄

  “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飞天,成为天和核心舱的首批入驻人员,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7月21日,参加2021年“科创中国”院士专家重庆行活动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包为民在接受重庆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他介绍,中国空间站由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三个舱段构成。天和核心舱是空间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相当于是空间站的“智慧大脑”和中枢。它还是航天员长期驻留的场所,供航天员工作生活的空间大约有50立方米,相比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来说要宽敞很多,平均每个人有十几立方米的空间,每个人都有独立卧室。

  除此之外,天和核心舱里面的条件也比过去改善很多,有专门的折叠餐桌,还有跑步机等健身器材,可以让航天员得到锻炼,防止肌肉萎缩。

  “6月17日那天,我们从酒泉返回北京,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碰到杨利伟,他第一句话就说,‘他们住的是大房子,太舒服了’。”包为民笑着说。

  目前,空间站的运行情况良好。7月4日,航天员已经完成了第一次出舱活动,刘伯明、汤洪波协同完成空间站舱外有关设备组装、全景相机抬升等工作。这是继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后,中国航天员再次实施的空间出舱活动,也是空间站阶段中国航天员的首次空间出舱活动。

  包为民表示,整个出舱活动历时约7个小时,对于航天员来说,舱外作业还是面临诸多挑战,最终他们圆满完成了既定任务。“后续在轨飞行期间,他们还将进行一次出舱活动,只不过操作内容会有不同。”

  上世纪90年代,我国确立了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目前已经成功迈出“第三步”,也就是空间站建设阶段。

  未来空间站建成之后会是什么样子?“按照空间站建造任务规划,今明两年我国将总共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实现‘第三步’的任务目标。”他介绍,天和核心舱的首批航天员乘组已经在轨一个多月,他们将总共在轨3个月。今年10月,下一批航天员乘组将上天,他们则将在轨6个月,这也达到了空间站接纳一批航天员乘组的最长时间。等到空间站建成后,会形成一个“T”型结构,核心舱居中,两个实验舱居于两侧,航天员的居住环境将会更加舒适。而且,除了核心舱的3个卧室,实验舱还将有3个卧室,这样就能容纳6名航天员同时在轨。

  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建立以来,经过几代航天人的努力奋斗,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如今正在由大向强迈进。在包为民看来,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很多挫折,但技术要进步,事业要发展,每个航天人都不畏挫折,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向前迈进,最终让一个个科学技术问题得以解决。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这都是从他们身上所展现的载人航天精神。

  “目前,我们已经进入世界航天第一梯队,但仍然存在不少挑战,和其他航天强国相比还有一些差距。我们希望加快步伐,努力缩小差距,甚至在有些方面实现赶超。”他说,把中国航天事业做到更强大,早日实现航天梦,这是每一个航天人的梦想。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