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辣的美食和纵横交错的立交桥下,如果给耳朵插上翅膀,不绝的喧闹中会听到一种声音正拥抱着未来,它是城市里孕育的胎动。往往我们感受到轨道交通为我们带来的便利与舒适时,却很少看见背后的辛勤与劳作。
这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技术员,一位来自河北省唐山市“90后”的孩子。这个年纪的他本该享受父母的呵护、爱情的甜蜜,任性地挥霍青春,他却选择奋斗在一线。见到他的时候,他倒了一杯水,还没来得及喝,就被领工员叫走了,因为A区负一层挂段放线,要检查电量。只见他和一个同事扛着几十斤重的全站仪就去了工地。架仪器,设站,放点。正常来说不到一小时就能做完,但因现场空间有限,设站用的临时控制点随时面临破坏的风险,只好重新导点。此时已接近正午,烈日当头,两个小伙早已挥汗如雨,完成之后,见他又热又渴,还来不及休息,C区那边钢筋报检电话一直催,他只匆匆吞了两口饭,就赶去现场,需自检合格后,再带监理人员去现场报检。基坑近40米深,不一会儿,等再看到他时,只见裤子鞋子全沾满铁锈,白净的脸全被灰尘覆盖。再次回到办公室已是下午5点,他满满的倦意,我以为他可以下班了,可他想起D区暗挖隧道的同事们还在绑扎拱部的钢筋,不放心,只好又下井去现场检查。
D区没有阳光,只有灯光,湿热的空气中弥漫着水泥和尘土的味道,无论什么季节从下边走一圈,都会是一身汗。
等再次回到办公室时,只见落日的余晖倾泻在办公桌上,想着他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了,不禁觉得我的到访多有些打扰,他却微笑告诉我,因为今天值班所以晚上要等泵车和混凝土到位,好在晚上的混凝土量不大,凌晨一点多应该能完成,上午可以多睡会,不用早点名。
这是一名普通技术员紧张忙碌的一天,对于初访的我还有些新鲜与好奇,但对于他来说却是每日重复的枯燥。他告诉我,他的专业是土木工程,学习致用,倒不觉得有什么,只是这工作流动性太大,不好谈女朋友。
他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我却有一种莫名的酸楚,正是需要用风花雪月的浪漫来点缀生活的年龄,却被繁忙取代,没有固定的居所,虽然滇沛,但依然对工作充满热情。
站在围墙的高处放眼望去,外面是匆匆行走的旅客,里面是工地,大家井然有序在施工,同样喧嚣,对比之下却如此鲜明。我想起莫文蔚的《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固然很精彩,可有谁知道那些在背后悉心付出的人,是为了让别人过着看似平淡的日子,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平凡的工作,且“单曲循环”。他们,只问耕耘,只为真心,无问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