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碳中和风味浓浓平凡无人机表演秀
第16版:科技生活·巴渝文学
上一版    
走向碳中和
风味浓浓
平凡
无人机表演秀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5 月 1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普文学

走向碳中和

刘小兵

  《中国能源转型:走向碳中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4月)一书探讨了碳达峰与碳中和的路径,并针对新能源产业补贴政策和新贸易保护对能源产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给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提供了决策参考。

  伴随着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时下,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能源生产国、温室气体排放国。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与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艰巨的时代命题,作者认为,这既需要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对能源供给侧进行转型,也需要提高能源效率、转变产业结构、优化消费方式,对能源需求侧进行转型,还需要加强能源体制改革,促进对放开放,实现绿色高效发展。

  如何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终极目标?作者认为,中国能源体系本质是一个高碳、高煤的系统,其中,煤炭占能源总消费的57.7%,石油占18.9%,天然气占8.1%,水电、核电、风电等非化石能源占15.3%。而化石能源合计占84.7%,占能源总消费的绝大部分。研究表明,化石燃料的使用是造成人为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书中从三方面总结了解决碳中和的难点:一是我国碳基能源比例较高,短期内减少高比例含碳能源的使用,加快推进非碳能源的使用,任重而道远。二是使用非碳能源可以实现减碳,但是没有达到碳中和即固碳效果。三是实现碳中和的技术成本居高不下,有待实现技术突破以降低成本。全书描画了实现碳中和的基本路径,指出,最直接、最经济的方法是通过节能减排,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使经济增长从依赖资源、能源的大规模投入转向依靠创新驱动,形成新的高附加值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其次,是大力发展低碳和非碳能源,降低高碳能源比重,从而有效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全书强调,碳基能源的循环利用,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的必由之路。与此同时,通过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借助生态固碳,充分吸收各种气体污染物并改善大气质量,进而减少气候灾害和地质灾害,最终改善人类整体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环境。

  本书认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不难,但在其后的30年内实现碳中和任务则十分繁重。而且,以30年的时间实现能源结构从高碳到碳中和的转变,毫无疑问将对经济结构形成巨大的冲击,尤其是以高碳化石能源为基础的石油石化电力将有大量的产能需要废弃或者转型。因此,需要找到一条碳基能源循环利用路径,才能避免能源结构转型对经济的负面影响。针对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成本下降的趋势,书中指出,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电力,将能有效破解碳中和的难题。此外,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初步完成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产业升级速度加快,智能制造、信息化、工业化融合技术的快速运用,都为提高能源效率提供了技术支持。该书认为,有了这些技术支持作为依托,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值得期待。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