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纺织史进入科技中国吵架的人清晨,青城多日不知书滋味现代农业
第15版:科技生活·巴渝文学
上一版 下一版  
从纺织史进入科技中国
吵架的人
清晨,青城
多日不知书滋味
现代农业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5 月 0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日不知书滋味

廖天元

  读书节不说说读书的事,心里隐约有些不安。但真要正儿八经地议论,却又感到有些难为情。素日最怕有人问,一年内你读过几本书?哪本书对你影响最大?这一问会让我词钝意虚,手足无措。

  有人或许不解,以你特殊的工作性质,不读书咋行?的确如此,案头到处是书,但除了专业书,“闲书”没有几本。似乎这些年,读书范围越来越狭窄,读的目的越来越功利,读的方式越来越简单。于是,对自己都有些唏嘘,没想到曾经的一枚文青,渐渐地竟变得如此俗不可耐!

  记得儿子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他们班开班会,老师请我去谈读书。于是,我想到冰心老奶奶曾经讲过的几句话: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围绕着这个主题,我讲述了一下我的看法,结束后我觉得自己表现还不错。后来才知道,校长问儿子的班主任,这家伙谁啊,老师说我在区上某部门工作,校长“哦”了一声,表示:原来如此。

  如今,再来理解“读书好”三个字,远远就不只是看见书中的颜如玉和黄金屋了。在中国这个以道德追求为最高价值的文化传统里,修身是最为重要的前提和手段。在人满足基本需求之后,读书的境界自然朝着修身养性去了。修身的第一要务是读书,读经典、读圣贤。

  可谓经典圣贤之书,自然非四书五经莫属。但我恰恰一本都没从头到尾咀嚼过。不过,我曾教过八九年书,尚存一丝文学功底。提到《春秋》,知道“微言大义”;提到《大学》,可以来几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提到《中庸》,能想起“允执厥中”四个字,当然还能说起“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样的话。

  可能有人会说,网上这些话随处可见,你是抄的吧。这倒不必说谎。那这些话从哪里来?是听来的!最近,流行一个词“终身学习”。有个App,就以此为广告词来吸引客户,开发了很多课程。因为感觉还不错,我买了至少27门课程,还把能用钱开通的会员功能全部开通,我口袋也为此瘪了不少。每晚要睡觉前,我都会打开App放来听听,尽管总是听着听着就进入梦乡了,但还能稀里糊涂记住不少。于是,把《国家的视角》“读”完了,把《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完了,把《乌合之众》也“读”完了。甚至,把多年想读而不敢读的《资治通鉴》也“读”完了……还忍不住和身边的朋友吹嘘,知道古代国王为什么讨厌流动人口吗?知道婚姻的本质为什么不涉及爱吗?知道司马光为什么要从三家分晋写起吗?感觉自己真成了饱学之士,其实是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不过,我还是有点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知道,所以更多几分谦卑。对那些真正的读书人,真有李白对孟浩然一般的感情:“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身边有一位学者,满嘴芬芳,满腹诗书,随口能把布袋和尚的诗诵读出来: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后一步是向前。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有专家的说法,用App“读书”的行为,是碎片化学习。很多人对碎片这个词似乎不感冒,各执所见,我倒不以为意。如此忙碌的当下,时间早碎成渣,我奈其何?

  当然,这些年还是买了不少书。只是书买回来,读得很少,有些书,压根就没拆封。就是拆封的,也只是随意翻了翻。不过,我是最喜欢读序和目录的,我觉得序这个玩意好,它在“吹捧”该书的时候,大致会引用一些精彩的段落和全书的思想,这下好,方便了我这等“懒人”!

  母亲对我这个毛病深恶痛绝,每当帮我打扫房间的时候,总是说,孬老子,也不怕浪费钱,我却只能报以无奈的微笑。想当年,我抱着书如饥似渴、废寝忘食的样子的,一长大,这孩子怎么就变了?

  读书变成了听书,买书当成了读书。也不知道在技术呈几何级增长的时代,这样的方式算不算读书。无论好坏,我渐渐地还是养成了一种习惯,哪一天不“读读”,心中还是有些不安和彷徨。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