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现代审美已经多元化,但不可否认,“一白遮百丑”的俗语还是经常被人挂在嘴边。中国女性追求白嫩肤质的历史至少可以上溯千年,在广汉三星堆出土的面具中,就有“眉施黛色、眼影涂蓝、嘴唇与鼻孔涂朱者”。
《中国古代妆容配方》中提到:早在先秦时期,古人便流行以洗米水除垢美白,称之为“潘”。“潘”由精米制成,含有淀粉、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能起到一定的养颜功效。早期古代女性的妆粉均为较易取得的米粉,但米粉有附着性不强的缺点,颜色也偏暗,无法与之后的胡粉相提并论。
胡粉即铅粉,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铅,色极白,有光泽,在古代常被用作化妆品原料。铅能促进黑色素细胞的凋亡,对皮肤有快速漂白的作用,但长期大剂量使用,会让皮肤变得脆弱干裂。并且,当铅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后,就会在器官沉积,严重时将导致死亡。不过最初,人们没有发现铅的副作用,并且一直延续到唐朝,达到登峰造极。
事实上,在如今科技发达的现代,也有不少不良商家在化妆品中添加大量含铅化合物,以此来宣传自己快速美白的功效。所以大家在购买美白类化妆品时,一定要睁大双眼仔细辨别,以防损害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