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了打个哈欠伸个懒腰、累了发会儿呆……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在不经意间做这些小动作,并认为这是身体的本能反应。其实这些不为人注意的“小动作”,对健康也有益。
伸懒腰:促进气血运行
很多人坐久了,或者没事干,就喜欢伸懒腰,看似散漫的行为其实也是一种自我保健方法。伸懒腰能引发全身大部分肌肉较强地收缩,短时间内将淤积滞留的血液挤回心脏,改善血液循环。同时,伸懒腰还能使颈部血管顺畅地把血液送到大脑,让人体的脑部得到充足的营养,从而消除疲劳,达到振奋精神的效果。因此,起床后、久坐后都不妨伸个懒腰,活动筋骨。
打哈欠:提神醒脑
长时间专注于某件事情时,不免想要打个哈欠。但是老打哈欠会给人一种特别劳累或者身体虚弱,甚至不尊重人的印象。因而有人选择忍住不打。但你可能不知道,打哈欠并不是睡眠的预兆,它能让更多的氧气进入大脑、肺部和血液,反而可以帮助你提神醒脑,提升用脑效率,更好地投入工作状态。不仅如此,打哈欠还能刺激泪腺,缓解眼睛干涩,加强咽肌收缩力,减轻因咽喉肌肉松弛而造成的打鼾症状。因此,在适当的时候深深地打一个哈欠也并不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不过,若突然频繁地打哈欠,要小心心脑血管疾病找上门。
发呆:增强大脑活跃度
几乎每个人都有发呆这个技能,课堂上听课、会议室开会,又或者手上做着事,突然就走神,陷入了“呆”状……有个“呆”字,总让人觉得,发呆久了脑子会不灵活。可事实却是相反,时不时地发个呆,反而可以让人变得更聪明。华盛顿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发呆状态时,脑电波频率下降,此时大脑负责集中注意力的区域会沉静下来,而那些与记忆相关的脑区,如海马体、内侧前额叶等,相对更活跃了,而这些大脑活动可以帮助整理、消化大量信息,让我们的记忆能力比平时更强。另外,发呆还能增强脑蛋白质活动,大脑思考更加活跃,从而增强了创造力。不仅如此,发呆时,能让自己暂处于一种舒缓放松的状态,缓解压力、紧张情绪,更健康。没事的时候,不妨发呆5分钟,让大脑“休息”一下。
自言自语:调节情绪
心理学家认为,自言自语的本质是“自我对话”,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是有好处的:一是有利于管理情绪。美国心理治疗师布鲁尔认为通过对自己说话,把烦恼、忧虑都说出来,有机会降低压力、烦躁、焦虑。二是有利于集中注意,提高效率。心理学家沙帕汀表示,将目标说出来能帮助集中注意力、强化讯息。因而经常自言自语的人往往更善于思考问题,思维也更加清晰明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更强。但需注意,充满负面情绪的自言自语,如脑海中一直有着“你怎么那么丑、那么胖”“为什么偏偏发生在我身上”“我该怎么办”等自我对话,则不利于身心健康,有需要时最好咨询心理医生。
抖腿:保护下肢血管
抖腿是很多人不经意间做出的行为,无聊了、坐久了都想抖两下。这时,若被长辈看到了,必会严厉制止。人前抖腿,的确不适合,但对于久坐人群,抖腿并不见得都不好,或许还更健康。持续久坐,减少了腿部的血流量,日积月累,可能出现血管内皮损伤,血管会硬化变窄,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血压升高等疾病。而轻微的抖腿能够提高腿部血液的流动,起到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另外,长时间坐着会引起腿部肌肉的萎缩、脂肪的堆积,而肌肉也会减少吸收血液中的糖分,葡萄糖就会累积在血液里,这也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抖腿在锻炼腿部肌肉的同时,还会加快新陈代谢,消耗更多的卡路里。大庭广众之下,抖腿颇为不雅,但自己一个人久坐后腿麻了,可以适当抖抖腿。当然,抖腿不能代替真正的运动,久坐后还是时常起身走走更好。但要注意的是,若无法控制抖腿,想停却不能马上停的话,就要考虑是否患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