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临城:普利寺遗址又有新发现守着过去岁月的午门成都发现有6000多座墓葬的“通史式”古代墓群山东济潍高速沿线新发现11处文物点河北隆尧发现明代万历年间碑刻
第13版:科技生活·探索
上一版 下一版  
河北临城:普利寺遗址又有新发现
守着过去岁月的午门
成都发现有6000多座墓葬的“通史式”古代墓群
山东济潍高速沿线新发现11处文物点
河北隆尧发现明代万历年间碑刻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6 月 0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壮美故宫600年
守着过去岁月的午门

池晨曦

  午门是北京故宫的正门,位于紫禁城南北轴线上。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朝顺治四年(1647年)重修,清朝嘉庆六年(1801年)再修。午门居中向阳,位当子午,故名午门。

  形若朱雀 明三暗五

  午门,坐北朝南,在明清两代的国家礼仪以及皇家活动中,是接受万人跪拜的地方。布局、结构都代表了中国古代对神圣的理解和一种古老的和谐。

  午门的平面呈“凹”字形,沿袭了唐朝大明宫含元殿以及宋朝宫殿丹凤门的形制,是从汉代的门阙演变而成。午门分上下两部分,下为墩台,墩台高12米,整体通高37.95米,正中开三门,两侧各有一座掖门,俗称“明三暗五”。墩台两侧设上下城台的马道。五个门洞各有用途:中门为皇帝专用,此外只有皇帝大婚时,皇后乘坐的喜轿可以从中门进宫,又通过殿试选拔的状元、榜眼、探花,在宣布殿试结果后可从中门出宫。东侧门供文武官员出入。西侧门供宗室王公出入。两掖门只在举行大型活动时开启。墩台上正中门楼一座,面阔9间,进深5间。墩台两翼各有廊庑13间,俗称“雁翅楼”。廊庑两端建有重檐攒尖顶的方亭。正楼两侧有钟鼓亭各三间,每遇皇帝亲临天坛、地坛祭祀则钟鼓齐鸣,到太庙祭祀则击鼓,每遇大型活动则钟鼓齐鸣。午门整座建筑高低错落,左右呼应,形若朱雀展翅,故又有“五凤楼”之称。

  地位崇高 典礼之所

  在很多描述明清时期的影视剧中,大臣得罪了皇帝,皇帝一生气,便下令将其“推出午门斩首”。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明清两代,确实处斩过许多朝臣。尤其是明代,有过多起诛杀朝臣的大案。但据历史典籍的记载,都证明他们不是被斩于午门之外。像明初洪武年间宰相胡惟庸、大将军蓝玉等大臣的被杀,据《明史》所载,都是“弃市”,“弃市”就是“刑人于市,与众弃之”之意,也就是被斩于市曹,即街市所在。

  实际上,午门非但不是血腥之地,而且还是国家举行重要典礼的场所。清朝时期的午门,就是承办“颁朔大典”和“受俘礼”的重要场所。“颁朔大典”即为朝廷向全国颁布次年历书的重大仪式,一般会由皇帝亲临午门主持。《清史稿·礼志八》明确记载:“时宪书成,钦天监官岁以十月朔日进,并颁赐王公百官。午门行颁朔礼,颁到直省,督、抚受朔如常仪。”“受俘礼”即为国家发生重大战争,大军凯旋,皇帝亲自接受战俘并给予处置决定的仪式。清朝时期的“受俘礼”举行地点,《清史稿·礼志九》也有着明确的说明:“翼日,帝御午门楼受俘。”

  那“推出午门斩首”这个说法又是从哪来的呢?《明史》记载,公元1519年,明朝皇帝朱厚照要到江南选美,群臣上谏阻止。朱厚照大怒,下旨廷杖大臣百余人,其中11人被当场打死。此后明朝还有很多官员,因为触犯皇帝而在午门外被廷杖致死。因此“推出午门”便成了让官员们人人生畏的一个圣谕。这个说法在民间以讹传讹,便成了“推出午门斩首”。

  阴阳和谐 古典之美

  午门面向正南,五行属火,是积极的红色。不只是红墙,梁枋上的彩绘亦以红色为主,门楼内外檐朱红地绘“西番草三宝彩画”,显示光明正大。

  凡属皇权和神权范围内的建筑,其门钉数目一般都是每扇门以阳数“九”排成九行九列共81颗。“九”除了代表最大和最多的阳数外,古时候还代表“吉祥”,所以八十一钉代表了皇权和神权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仔细看就会发现午门两侧掖门的门钉为72颗,在数目和等级上均低于正中3座门。那是因为文武官员都必须从左、右掖门通行,所以左右两掖门的门钉数也减少一列为72颗。掖门侧身而设,选用9路8颗门钉,其中8为偶数,按阴阳五行说属阴,在午门建筑中属于阴阳结合。

  不仅如此,午门的建筑形式也很特别,用榫卯来比喻很是恰当。榫卯是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经常用到的一种结构方式,用凹凸互补的结构部件相互连接以达到固定以及美观的作用。“凹”其实在古代认知里是代表阴,反之,“凸”则代表了阳。而午门从地理位置看,处在紫禁城正南端,太阳的正方位,属于阳,但是从建筑设计来看,午门呈“凹”字形,属于阴。从这点看得出建设者有意设计成阴阳和谐、有界与无形相对存在的建筑,同时印证和象征了古人对崇尚天、地、人和谐相处的传统理念。

  午门作为北京故宫的正门,取“居中向阳,位在子午”之意。它高大雄伟,双观对峙,崇楼高耸,如五凤展翅,是中国皇宫建筑中的精品之作,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