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山 通过体制机制一体化破除两地行政壁垒史浩飞 两地开展更多科研合作做大石墨烯产业王时龙 积极推动科学城创新资源聚集
第14版: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王金山 通过体制机制一体化破除两地行政壁垒
史浩飞 两地开展更多科研合作做大石墨烯产业
王时龙 积极推动科学城创新资源聚集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5 月 2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报道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史浩飞 两地开展更多科研合作做大石墨烯产业

  80后科学家史浩飞,来重庆已快9年。这9年中,他的工作重心只有一个——石墨烯,不仅是要做出最好的石墨烯材料,还努力让石墨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如今,他不仅是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微纳制造与系统集成研究中心主任,也是国内石墨烯材料研究的领军人物。

  2011年,史浩飞加入中科院重庆研究院。

  2013年初,国内首片15英寸的单层石墨烯在重庆诞生,达到国内最高水平,也让更多人开始关注石墨烯这种新材料。

  作为一种由碳原子组成的单原子层平面薄膜,石墨烯是目前已知的最薄、最坚硬、室温下导电性最好,并拥有优异光学和热学性能的纳米材料。可以用来作为手机、可穿戴设备的柔性触摸屏,还可以用来做芯片等。

  正是看中石墨烯未来的应用前景,史浩飞团队的成果也引来了投资。2013年,重庆墨希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并落户重庆高新区,史浩飞也成为公司的首席科学家。当年12月,全球首条大面积单层石墨烯薄膜生产线建成并投产;2015年3月,全球首批量产石墨烯智能手机在重庆发布,当年实现2万台销量……在重庆,石墨烯在不断探索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从产品到商品。

  不过,史浩飞的研究并非一帆风顺。一方面,他感受到国外同行技术竞争的压力;另一方面,石墨烯还处于前沿的基础研究阶段,走向市场还面临很多困难。为此,他们既想方设法做出更好的石墨烯材料,也绞尽脑汁把石墨烯材料应用到产品中。

  于是,泡在实验室成了家常便饭。有时候一项实验开始之后,要持续20多个小时,他们就不能停下来。好在辛苦的付出,终究得到了回报。他们制备出的石墨烯,在某些性能指标上已经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新材料本身以及微纳加工工艺的突破,仍是史浩飞带领的团队研究的重点。近年来,他加强了与电子科大、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研究团队的合作,加快石墨烯应用研究的步伐。“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推进,今后我们将与成都的科研团队展开更多合作,让石墨烯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往产业链下游发展,推动完整的石墨烯产业链形成,让石墨烯拥有更大发展。”(本文图片为重庆日报资料图片)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