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友国 把“柴火树”变成“摇钱树”夏庆友 将家蚕饲养推向现代化养殖易志坚 用力学“密码”将沙漠变良田
第10版: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王友国 把“柴火树”变成“摇钱树”
夏庆友 将家蚕饲养推向现代化养殖
易志坚 用力学“密码”将沙漠变良田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5 月 2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报道之科技助力脱贫攻坚

易志坚 用力学“密码”将沙漠变良田

重庆日报记者 李星婷

  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分布在新疆巴音郭楞、阿克苏、喀什、和田四个地区,面积达33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一大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自古有着“死亡之海”之称。

  如今,在这片沙漠中的和田县英阿瓦提乡,有一片上万亩的“绿洲”格外引人注目——四五月份新播种下去的御谷狼尾草(牧草),正茁壮生长。这里,是重庆交通大学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沙漠土壤化”试验基地,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力学治沙创始人易志坚带领团队采用独特的力学治沙方式,在这里开辟出“绿洲”,助力当地发展畜牧业,实现脱贫攻坚。

  2013年,易志坚便开始研究力学治沙——使用植物粘合剂给沙子之间施加某种约束关系,从而让沙子获得土壤一样的力学特性,拥有存储水分、养分和滋生微生物的能力,成为生生不息的植物载体。

  2017年,在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易志坚团队,希望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进一步证明试验效果。

  最初,团队试着在沙漠里种下了200亩农作物。两三个月后,200亩试验基地里的牧草、高粱等作物开始茁壮生长。

  试验基地的成功,让当地政府“眼睛一亮”。很快,和田把这一项目列为脱贫攻坚一号种子工程,计划以此大力发展畜牧业。

  和田当地每年要消耗掉约300万头羊,却苦于沙漠里无法种植牧草,每年只能产60万头羊,其余均需从外地采购。

  “按照测产数据分析,种植牧草的每亩地一年可收割2至3茬,总共可收获6至10吨牧草,其数量一年可喂养6至10头羊。”易志坚介绍,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重庆交通大学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上将试验基地逐步扩大:2018年3000亩,2019年扩大到1万亩。如今,1万亩的试验基地里,2000多亩种植经济附加值较高的高粱,少部分种植萝卜、菠菜等蔬菜,其余约7000亩大量种植牧草。

  与试验基地相隔两三公里的凯子羊业科技有限公司,是和田地区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项目,公司有上万头种羊,饲养这些羊所需的饲料,正是试验基地种植的牧草。

  “项目通过‘代养分红’的方式,对周围英阿瓦提乡、拉斯奎镇等贫困乡镇的贫困户进行带动帮扶。”当地相关负责人介绍,试验基地不但可生产大量牧草,用工方面还可帮助当地居民增收。(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