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玉峰村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工作又是一年春耕时 “机器换人”解农忙中国农科院发布三项技术要点2.0版蚕豆赤斑病危害及防控措施
第09版:科技服务·惠农
上一版 下一版  
调研玉峰村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工作
又是一年春耕时 “机器换人”解农忙
中国农科院发布三项技术要点2.0版
蚕豆赤斑病危害及防控措施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3 月 2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又是一年春耕时 “机器换人”解农忙

闻风

  当前正是春耕大好时机,现代农机也成为春耕备耕的“主力军”。近日,重庆市在严格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扎实推进春耕备耕机械化工作,明确生产任务,加强农机安全隐患排查,确保打好全年农机化生产第一仗。在抗疫情保春耕的关键时期,农机的广泛使用,大大提高了备耕效率,降低了人员密集的传疫风险。

  “铁牛”下田助力耕种作业

  在今年春耕生产过程中,农机农艺进一步深度融合,机械作业水平提高。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

  在插秧时,粮农们广泛应用高效率、省劳力的插秧机。把装满秧苗的秧盘平铺放到“插板”后,开动高速插秧机在田里行驶,“车走苗下”,随着插板下的“插手”自动运作,一棵棵秧苗被整齐精准地插进水田里,短短十几分钟、数个来回,几亩田地的插秧工作就轻松完成……一般乘坐式插秧机10小时可以插种30多亩,手扶式插秧机可以插种10多亩。

  随着集约化农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加上农机补贴力度持续加大,以及农民意识提高,这两年越来越多农户也用上农机助力生产,而且农机种类更多了,越来越多粮食生产环节实现了机械化。

  整个粮食生产过程采取统一机械化、标准化进行,包括耕地、插秧、施肥、收割、烘干等环节皆有“铁牛”代劳。“‘铁牛’下田改变了传统农耕方式,省时又省力,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有力保证。”农户余业飞自信地说。

  “飞鸟”上天精准喷洒农药

  疫情影响下,植保无人机针对人员短缺的问题“大显身手”。不仅保证了春耕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两不误,更代表了未来农机发展新方向。

  近年来,随着我市农机化水平不断提高,各式各样的农机逐渐走进田头,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与质量。一台农用无人机在“飞手”熟练操控下,轻盈地飞到目标稻田上方来回进行农药精准喷洒,一眨眼工夫,就轻松完成了10多亩农田的植保作业。金硕农机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杭来到田间,“飞手”正在利用植保无人机的播撒系统给稻田施肥。买入这台设备后,给农户带来了诸多的便利,特别是在疫情期间有效避免了作业人员集聚,而且还能有效降低劳动力成本。

  “无人机最大特点就是灵巧、快捷,比传统人工方式效率高很多,另外用人工植保可能会造成农户身体受损、农药喷洒不均匀、农作物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而利用无人机植保作业,可避免这些问题。”陈杭介绍。植保无人机具有导航、定点、定高等先进功能,可广泛应用于农药播种、农作物监控等领域,尤其适合连片集约农业作业,而且不仅能“下田”,还可以“上山”,适用果场、林场植保作业,应用很广,特别省时省力。

  “机器换人”成农业发展方向

  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全面向农业渗透,高强度的人类劳动将被智能化的农业设备取代,农民将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在劳动力紧缺的地区,一场“机器换人”的技术革命正在悄然进行。重庆市推进设施农业“机器换人”工程,在设施蔬菜、林果、花卉苗木、茶叶、食用菌生产以及水产、畜禽养殖领域,着力推进劳动密集型设施农业“机器换人”,促进设施农业产业升级。

  “我国农业在经历了以人力和畜力为主的传统农业后,随着农业信息化和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正大步迈入智慧农业的新时代。”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说。他表示,今后智慧农业的重点发展任务将集中在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传感器、发展大载荷农业无人机植保系统、研制智能拖拉机、研发农业机器人、发展农业人工智能等方面。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