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妻子走进王豆花餐馆时,那里面已经坐了两桌人。一桌是七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嘻嘻哈哈谈天说地,无忧无虑地开着玩笑。另一桌是八个六七十岁的大妈,或满头银发,或两鬓霜花,一个个说说笑笑,也是很开心的样子。
我们选了角落里的一张桌子坐下来。我把桌上的菜谱递给妻子:“你来点菜吧。”
“你点就可以了。少点些,不然吃不完。”妻子说。
我点了一份泡椒牛肉、一份鱼香肉丝、一碗合水豆花、一钵时蔬菜汤。我把菜单递给服务员时,顺便又看了看那两桌客人的情况。年轻人那边,各种佳肴已摆了满满一桌,饭桌上升腾着袅袅的热气。他们已经拉开了酒战的序幕。
“干!”有人发出倡议,几只酒杯叮叮当当碰到一起,那清脆悦耳的声音响过后,便是豪情满怀的,也是七零八落的一阵乱吼:“干!干!干!”那场面,那情景,我是多么的熟悉啊,因为我年轻时也常常这样。只可惜那样的岁月于我而言,已一去不复返了。再看大妈们那边呢,她们也开了席,正在津津有味地吃着。只不过她们的菜肴没有年轻人那一桌的丰盛。她们每个人的面前,只有一碗白花花的合水豆花,一碗白花花的米饭,一碟蘸料,便再无别的菜品。我猜想,这些大妈吃得如此简单,没有年轻人的那种排场,可能是因为对来之不易的钱财的珍视,平时养成了省吃俭用的好习惯。
“你在发什么愣呢?”妻子问我。我回过神来,笑了笑,掩饰道:“没有发愣啊。”
饭菜上来了,我们没有再说什么话题,抓起筷子吃起来。吃到一半的时候,那些年轻人还在吆五喝六地划拳。而八位大妈呢,却心满意足起身鱼贯走出了餐馆。
我当时没有想太多,吃饭就吃饭,眼前的一幕,看了也就看了。要不是回家的路上妻子问了我一句话,我压根儿就没有把这次偶见当一回事儿。
妻子问我:“你今天吃饭注意到一个现象没有?”
“什么现象?”
“你没有注意到那些年轻人跟那些老年人的区别吗?”
“他们一是年轻,一是年老,就这个区别吧。”
“我说的不是这个。”
“那你说的是什么呢?”
“我说的是,他们吃的东西差别太大了。年轻人吃得那么丰盛,有酒有肉,好像很有钱的样子;老年人吃得那么简单,每人只有一碗豆花下饭,好节约。”
妻子的这一问,竟然让我沉思起来,总觉得怎么解释都是轻飘飘的,没有说服力,所以,我并没有把自己先前看到的和当时的想法说出来,而是选择了缄口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