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父亲古人自学也成医领证灵魂吹奏
第16版:科技生活·巴渝文学
上一版    
平凡的父亲
古人自学也成医
领证
灵魂吹奏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1 月 0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平凡的父亲
——读《在结束的地方出发》
周康平

  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在结束的地方出发》,是一本行笔厚重的散文集,收集了“冰心散文奖”获得者——重庆作家何鸿老师公开发表的30多篇散文。

  或许每个读者的感受都不一样,在这些优秀的散文中,《父亲活得像一种植物》这篇散文,让我读罢心绪难宁。如果一篇作品,读者读了思绪万千,欲罢不能,说明作家的创作初衷得到了完美实现。能让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强烈共鸣,不仅是作家文学才华的高度体现,也是其内心世界真情实感的充分表达,印证了自然去雕饰的美好。用情于心,感动于世,用朴素的语言和生命的温情去描写普通阶层平凡人生的不平凡轨迹,用思念的情感与清新的意境去雕刻、展现那些于我们记忆里不可遗忘的“生命之重”,这也是作家的含蓄引向与深情感怀:将我们的情怀,以文学形式的美好,镌刻于灵魂深处,永生不忘。

  真正的文学语言,在很多时候更像是一种心灵述说,无须矫情,也无须掩饰,自然而然地流露显得可贵无比。在《父亲活得像一种植物》中,作家用轻松细腻的文字和清淡无痕的笔触,以娓娓道来的语气,将父亲质朴的形象勾勒得轮廓分明,用若紧若慢的轻言细语,将父亲独特的品性以及不向苦难低头的个性,描写得真实而立体,不仅动人衷肠,也让人感叹万千——历经人生磨难的父亲依然坚韧、顽强。父亲是一介书生,从那个特定年代一路走来,历经风吹雨打,摇摇晃晃中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重担,同时也练就了男人的骨气与勇气。父亲坎坷的人生经历,不仅令人扼腕叹息,更让人心生敬意。人生就是一轮轮残酷的辩证,生命过程只不过是一次次艰难的考验。父亲以浴火重生的意志,在漫长的艰难生活中,以磨平苦难的方式,跌跌撞撞地挺了过来。

  就是这个被母亲常常挂在嘴边“没出息”的父亲,用他不屈的精神和坚定的意志,凭借自己的勤劳和智慧,用他的双手护住了那风雨飘摇的家庭,护住了自己心爱的女人和可爱的孩子。所以,母亲那句“没出息的”,与其说是数落父亲,不如说那是母亲对父亲的昵称,蕴含的是母亲的骄傲,即便有时带着些许责备,那也是母亲一种心疼似的情感表达。在这篇文字有限的篇幅里,作家廖廖几笔,就将父亲的沉着冷静和敢做敢当的性格刻画无遗。在那激情高涨的年代,大学刚毕业的父亲和母亲怀着满腔热忱,从大城市远赴贫穷偏远的彝族山寨,住的是“用竹枝和稻草铺就的废弃碉堡,四面透风”。面对如此无助的窘困生活,年轻的父亲没有惊慌失措,也没怨天尤人,找来松木和竹枝,用在大学课堂未能学过的知识,独自一人,构造了一个完整的家。父亲搭建的墙和门虽然简陋粗糙,却可为爱人遮风挡雨。相对于生活的困苦,工作上的父亲敢于实事求是,不虚报瞒报。这严谨的工作作风招致了一些弄虚作假人员的不满,使父亲陷于两头被动的局面。面对父亲“不知变通”的处世原则,母亲开始“恨”父亲“没出息”,其实这正是父亲优良品质的自然显现。母亲由于遭受不公被发回原籍,父亲在四处奔走无果的情况下,毅然辞去公职,随母亲一道回到重庆,走向了黑夜里不可预知的未来,过起了居无定所、食无保障的生活。由此,我们看到了“没出息”的父亲那勇敢无畏的意志:为了爱人和孩子,可以义无反顾辞去被世人看重的工作。

  为了一家人的生存,父亲放下知识分子的体面,干起了起早贪黑的小本营生。他担着凉粉凉面,穿街走巷,顶着烈日,冒着风雨,历经辛酸苦辣,以自己的勤劳和诚实,受到了周围居民的欢迎。在找份工作极难的年代,通过母亲的不懈努力,父亲得到了一份正式工作——铁矿工人。一个风华正茂的大学生,在矿井一干就是大半辈子。如果不是因公受伤,父亲不会离开他的工作岗位。那突如其来的意外工伤,令父亲痛彻心扉:右手掌的肉被全部剥掉,三个手指也一下没了。这种无法表达的伤痛,只有经历者才知道。我曾参与过这种类似的工伤抢救。当时受伤工人的伤情完全与作家笔下的父亲一模一样,稍有不同的是,受伤的工人多失去了一根手指。那种钻心的巨痛,令伤者脸色顿时苍白,几乎没有发出什么惨叫便晕厥过去。父亲明明痛得“牙都咬裂了”,看到伤心不已的母亲,反而安慰母亲说:“没事!”这足见一个男人在至亲面前的坚强。

  在井下工作的父亲,并不因为井下工作环境的昏暗而否定了生活的光明。知识分子的天性使父亲始终明白书籍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每次从铁矿回到重庆,他都要带孩子去逛新华书店,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墨香盈袖的熏陶,这对引导孩子的成长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父亲不仅是一个心怀书香情怀的男人,还是一个勤于动手的能工巧匠。不仅用捡来的废砖、木桩为家人建起了可居住的平房,家中带椭圆形镜子的雕花立柜、小方桌、大衣柜、木凳、长凳、折叠椅等,也是出自父亲的手。父亲就是用这强壮有力的双手,为爱人和孩子打造了一个舒适的家,而他这双手在教育孩子时尽显了一个父亲对子女的百般心痛。

  作家说父亲活得像一种植物,甘于寂寞,不争不闹,自得母亲唠叨的滋养。我则认为,那仅是父亲的一个人生侧面,他的另一形象,是以自己的方式磨平命运的苦难。父亲一生艰辛,怀才不遇,却从不屈服。面对惨淡,安详而从容,以自己的精神力量,平静地接受一切忧伤和痛苦,坚强生活。其实,这是大部分父亲的人生经历,值得我们以生命的温情去抒写。或许,这也是作家想说而未能言明的隐喻。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