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三招”助企业生产不断档,秀山 “一站式服务”助企业加速投产,涪陵“一企一策”帮扶23家停产半停产企业……服务企业如同栽培树木,绝非“培土”“浇水”就万事大吉,还需相关部门“捉虫抗寒”式呵护与防治,当好企业的“保健医生”。
当前,受多种因素影响,一些中小企业成本压力加大、经营困难加剧。在这非常之时,重庆启动“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行动,从企业数字化转型、人才培育、投融资等多个方面,解近忧、顾远虑,助企纾困与激发活力并举,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稳定中小企业发展预期。
企业的困难之处,就是管理部门的思考之处。要做好贴心“保健医生”,就要以敢负责勇担当的精神,把住政商关系“亲”“清”界限,主动为企业发展“把脉”,摸准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忧所困,帮他们疏堵点、解痛点、克难点,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还要在为企业排忧解难、纾解压力的同时,做到“无事不扰”,恪守法律底线,不给企业添麻烦、增负担,让更多企业可以轻装上阵,一心一意搞创新、谋发展。
“保健医生”既要对保健对象了如指掌,从而对症下药,也要多研究保健群体的共症,从而防治结合。帮助中小企业茁壮成长同样如此,既要推进重点帮扶,也推进全面帮扶,既要注重解决个别化、应急性难题,也要注重解决普遍性、规律性问题,处理好点与面、个别与集体、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做足细功夫、下好“精准棋”,善于从个别企业与项目的特殊性中发现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把点上总结出来的经验转化为推动面上工作的办法,切实把“硬核”举措变成体贴周到的现实保障,着力营造“重商亲商安商”的浓厚氛围,从体制、机制层面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有力的支撑、澎湃的动能。
“保健医生”还要善打“预防针”,对企业发展要看长远、施长策。对有关部门来说,一次性的帮扶,即便难度再大,往往咬咬牙就能解决,而长久性的帮扶,哪怕就是帮企业做一些“小事”,坚持下去也需要顽强的毅力和有效的制度保障。帮扶企业不是“一锤子买卖”,要突出“常”“长”二字,变“一次帮扶”为“一直帮扶”,拆除有形无形的篱笆,堵上政策法规的漏洞,扫清健康成长的制度障碍,切实解决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
从宏观处谋划、细节处入手、风险处突破,开药方、强筯骨,防风险、壮体魄,把脉问诊、对症下药,有病防病、无病保健,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发展好,唯其如此,才能释放潜能、盘活存量,吸引、集聚更多优秀企业来渝共享发展机遇、共创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