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非遗:巴渝文化的生动注脚历史大潮中小人物命运的镜像写真万州夜市变迁
第004版:两江潮副刊
上一版   
重庆非遗:巴渝文化的生动注脚
历史大潮中小人物命运的镜像写真
万州夜市变迁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3 月 2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万州夜市变迁

陶灵

  曾经的四川省万县港位于川江中下游,为长江十大港口之一,港区属深水沱和砂卵石河床,是天然锚区和优良的泊船港湾。1959年9月1日前,重庆至宜昌、武汉、上海的下水江轮不能夜航,全部夜泊万县港。最多时,每晚停泊的客、货江轮达一二十艘。

  货轮不用说,船员一定会上岸找点酒喝,舒展一下憋屈的筋骨,他们叫“扯地气”。而客轮上的旅客天南海北的都有,对陌生的万县怀着好奇感,闲着无事,也都上岸驻足、观望、溜达一下。

  岸边有一条马路名胜利路,精明的万县人很有生意头脑,在马路边摆放上各种地方土特产品:小竹篓包装的万县红桔、乖巧土陶罐儿装起的忠州豆腐乳、可折叠的手编水竹席、精致的藤编靠椅、自带天然纹路的三峡石……热情地兜售给上岸闲逛的旅客。街上还有小吃摊,卖卤鸡蛋、卤鸭脚、卤翅膀……每个摊位点亮两百瓦的白炽灯,弄得满街灯火通明,吆喝声、讨价声此起彼伏,整条街喧嚣嘈杂,热闹非凡。后来街上又有了万县小面、锅贴饺、蒸格格儿、老火锅这些大摊点,摆满长长的胜利路,颇为壮观。万县古为“万州”,因此称之“万州夜市”。

  20世纪90年代掀起的“告别三峡游”高潮,把“万州夜市”推向辉煌,《人民日报》也曾作过报道,使其享誉整个川江及长江中下游。

  2000年前后,方便、快捷、价廉的陆上快速客运迅速并完全取代了缓慢、平稳,甚至可以说是悠闲的纯粹川江客运,那种“百舸”夜泊万州“千帆竞”的场景已不在。

  一切都在消失和改变,万州人的精明却没有变。“万州夜市”消失后,由它衍变的一种城市夜生活文化“万州宵夜”却迅速兴起。

  “万州宵夜”项目多、品种繁,有干锅系列、汤锅系列、烧烤系列、面食系列。其中的万州杂酱面和万州烤鱼是宵夜中的两大经典。

  万州杂酱面由红油小面发展而来,类别和品种分为干杂酱、汤杂酱与牛肉、猪肉杂酱,又引申出红烧牛肉、肥肠面,混杂着红烧牛肉、肥肠的叫鸳鸯面。罐头厂一下岗职工开面馆,做出的红烧猪肉完全是“罐头味”,鲜而不腻,入口即化,干脆打出“罐头红烧肉面”招牌。陆续还出现的有现炒的老盐菜回锅肉面、鳝丝面、泡豇豆肉沫面、洋芋肉丝面、泡椒鱿鱼丝面等等,粗略统计不下三四十个品种。每个夜宵店侧重的品种虽不同,但必有杂酱面。这些面食统称“万县面”,或“万州面”。

  万州杂酱面是本土的,而异常红火的万州烤鱼源自巫溪大宁河烤鱼。峻秀的大宁河为川江北岸支流,巫溪人盛夏时喜欢在大宁河边歇凉,捕捉河里的鱼用文火慢慢烤熟,再佐以泡椒合烹,一边享受美味,一边歇凉。精明的万州人把这一吃鱼的烹制方式发扬了,除泡椒味的外,又做成豆豉、鲊海椒、香辣、鱼香味。最后还别出心裁地把煮熟的白水面条倒进去,与烤鱼的佐料干拌在一起,让食客饱餐一顿风味别具的主食。

  入夜的万州,街角巷尾、马路空坝、繁华广场、风情滨江路……一个个热闹非凡的宵夜点装扮着城市的美丽,让宾客领略万州宵夜、走马观花夜市独特风景,已成为万州人一项远近闻名的社交活动,更是成为一种万州人的生活时尚。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